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河南舞阳城隍庙

河南舞阳城隍庙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7-12

石权和红衣大炮的传说

进入正门,威严的拜殿映入眼帘,整个门庭风格古朴,木质门楼不用一钉,完全用卯榫镶嵌而成。拜殿是城隍庙内建筑精品,面阔五间,歇山顶,弧脊,四周施斗拱二十四朵,散斗呈菱形。山面施平梁两架,均置于悬柱之上。飞檐翘角“如鸟斯革,如翠斯飞”,犹如飞鸟展翅。内施斜梁及老角梁、子角梁、隐角梁。整个建筑由四根角柱、十二根檐柱擎撑,精巧而华丽,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十分高。

门前陈列着三个明、清时代的石权(石秤砣),和两门清代的“红衣大将军”。“说起这个石权,还有一个民间故事。”

明朝正德年间,舞阳有一任知县名叫周逵。由于当时洪水经常泛滥,城基浸泡塌陷。周逵想修一道以砖为墙、以石为基的舞阳城墙。可地处平原的舞阳石材相当匮乏,墙基的石材一直没着落。周逵想出一个主意。他命人贴出告示,称县衙为修城墙准备收购石材,三斤石材一钱银子,重量数量不限。于是,十里八乡的人都把自家的石磙拉到县城。等到石磙收得差不多了,周逵拿出这个“特制”的石秤砣来为石磙称重,结果,最大的石磙也不过值三钱银子。就这样,周逵用“骗”来的石磙建起了坚固的城墙。据说后来舞阳县修建西城广场时,有人还见过深埋在地下的石磙。

与石权陈列在一起的还有两门锈迹斑斑的铁炮。较大的一门铁炮炮身长约2米,炮头直径近0.4米,炮口直径约0.15米,总重量达1000多公斤,炮身上“红衣大将军”五个字清晰可辨。经专家多方考证,这尊铁炮铸造于清代同治元年,距今有141 年。这尊大炮铸造的目的主要是对付当时的农民起义军捻军。据史料记载,该大炮当时由舞阳县知县王元绪监工制造,曾放置于城墙上“防匪”。

红衣大炮最早缘于明朝末年朝廷对抗清军的“红夷铁铳”。明朝人认为这种炮是荷兰人所造,而荷兰人被中国人称为红夷,故将此炮命名为“红夷大炮”。其实,“红夷大炮”并非荷兰人所造,而是英国在16世纪后期研制成的一种大炮。这种火炮管身长、管壁厚,射程远,精确度高,威力大,对密集进攻的敌人具有极大的杀伤力。清军入关后,因避讳“夷”字,把“红夷大炮”改名为“红衣大炮”。这些红衣大炮虽然看上去略显笨拙,但在那个年代,算是少有的“重武器”了。

进入大殿内便能看到身着官服的城隍爷怒目圆睁,正襟危坐,俯视着芸芸众生,甚是威严。城隍爷左侧站立的为阴间主管户籍之神阴司,右侧为拘捕死者灵魂之神判官。后殿内塑城隍及二夫人像。元代文宗天历年间,朝廷让城隍爷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里就有了寝殿,专门供奉城隍爷及城隍夫人。在寝殿东西两侧厢房内塑有十二生肖,雕刻精妙栩栩如生。

展览馆诉说古与今

在开元寺对面,是由原机械厂厂房改造的舞阳文化史记展览馆,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在这一方时空里,将舞阳之人、物、景、事汇聚一起。其中记载着的贾湖文明,令人叹为观止。那些制作精美的骨器、骨笛以及各种生活器具,让人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经过十多年的收集,馆藏不断丰富,现有三级品以上文物900余件,种类包括石、陶、骨、瓷、青铜器、铜镜、佛造像、画像石、砖、货币、书画等。由于条件限制,现已移至市博物馆进行展示。

在大院内兜转一圈,不知不觉间便来到舞阳党史展厅。展厅300平方米,展览以翔实的文字材料和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精心制作成20多个板面,图文并茂,反映了自1926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舞阳县党组织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与斗争历史,再现了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仔细阅读革命前辈的抗战历史,震撼之余,深感如今和谐美好的生活是多么难得。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