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乌镇酒俗

乌镇酒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9-03
乌镇酒俗

乌镇酒俗源远流长。乌镇东郊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生活于此的氏族部落先民们便以陶器盛酒。有史料记载,自唐宋以降,朝廷在乌镇设置了名为“酒正”的税官,而且“事权浸微”,酒税的收入仅次于钱粮(即土地税)。

清末民初,乌镇糟坊、酒店、酒摊众多,北郊农村以酿造烧酒为副业,全盛时“烧酒灶头”有300多处。因此,民谣有“乌镇到,烧酒香”之词传唱。在乌镇民间,应酬交往、时令节日、红白喜事、开张建屋,都少不了酒。久而久之,便有了内容丰富的乌镇酒俗——

正月。亲朋好友来往过从,饮用的除了三白酒,还有椒花酒。在吴语中,“交、椒”同音,以示结交也。过年吃酒,称“吃年酒”。从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家家迎送不断,喝的酒是财神酒(也称五路酒)、元宵酒。茅盾笔下《林家铺子》林老板卖“一元货”的计谋,就是在吃五路酒时定下的。

二月。二月三日为“文昌诞”,文人墨客相邀聚于文昌阁,以牲礼祝诞,散胙饮酒,是为文昌酒。关于文昌诞的盛况,明嘉靖淮府教授、乌镇人潘佐曾作《杏花庄》曰:“风日晴和二月天,杏花开遍玉楼前。香浮银瓮新醪熟,声遏啌圆古调园。车盖往来多达士,壶觞倾倒众游仙。”

三月。清明大如年,家家祭祖、外出上坟。当晚,全家要吃清明酒。在头芒、二芒、三芒这三天时间里,亲朋好友也得走动一番。此时,家藏的“杜搭酒”略带酸味,提醒着人们清明过后,酒喝完了,要春耕种田了。三月十八日为春社、香市,自然少不了饮酒。陆世采的《双溪棹歌》中有云:“太师桥下棹归航,片片银鱼雪满筐,不有烂溪霜后蟹,桃花醋捣紫芽姜。”桃花醋捣嫩姜蘸银鱼、品酒,真是初春的美酒佳肴!

四月。立夏麦收时节吃的立夏酒,以烧酒尝新(新茶、新蚕豆、青梅、樱桃),佐以甜麦塌饼、白焐肉。这个时候,油坊、茧行、丝庄都张罗着迎接丝茧和春花上市的旺季,也都要办开张酒。

五月。五月五日端午节,人人要吃烧酒、浸雄黄。雄黄酒和菖蒲汁拌入曲饭中酿成的草蒲酒,吃了利于通血脉、健脾胃。端午酒还配有黄鱼、黄瓜、黄梅和黄豆腐干等应时菜肴。五月二十日是分龙日,乌镇各坊救火会抬出“水龙”,到西寺白场和北宫白场“演龙”。事后,由各坊族老出面办“龙王酒”,酬谢全体救火会人员。

六月。六月六晒得鸭蛋熟,买碗馄饨乐介乐。镇志有载:“脍肉裹面作扁食,家家晒酱,作坊造酱,谓之伏日造酱不生虫。”吃馄饨也要饮酒,酒的品种无规定,各处不一样,有五加皮、熟地酒、黄芪酒、玫瑰烧、橄榄酒、杨梅烧以及福贞酒等。

七月。人们纳凉时,常以酱鸡、酱鸭和熏肉等过(饮)酒。七月十五为鬼节,坊间举办盂兰盆会,斋供野鬼。家家户户祭祀上祖,祭毕吃七月半酒。七月十五和十六日,镇上迎“城隍会”,盛况空前,家家要备好酒肴,招待邻镇前来“看会”的亲朋好友。

八月。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晚上家家吃团圆饭。镇志有载:“民间以月饼馈赠,好事者载酒挈榼,清歌妙曲,往往彻曙而罢。”

九月。九九重阳节,乌镇人喜欢吃重阳糕、重阳酒。兴致好的,还要登高,并去分水墩和东西两宝塔办会酒,称之“登高酒”。

十月。此时已届立冬季节,有诗云:田野禾秫已登场,正是农家沉醉处。农户在小雪前后酿的酒,称为“小雪酒”,此酒用新糯米酿制,以庆丰收。民间有云:毛焐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人勿肯走。

十一月。时至冬至,官府和民间都要办冬至酒。“其时,官府行贺礼,商店赴乡收账,民间春粢团以祭祖先,焚纸,为亡过者送寒衣。”行贺礼和祭祖之后,人们都要吃“冬至夜饭”,当然要饮酒。

十二月。年关已届,家家户户准备过年。农户酿的酒,将饮到来年清明,故称“常年酒”。镇志有载:酿秫为酒,煮而藏之。冬酿春煎,乃防酒充酸的一种方法,煮后灌甏,用笋壳泥头封口。人们酝酿待客的古风,至今犹存。乌镇民谚有云:鸡豚秋社芋栗园收,李四张三来而便留。

除夕酒,也称“年夜饭”,这是一年之中,家宴最丰盛的酒席,人们常把最好的陈年糟烧、远年花雕及上等的善酿、香雪、元红等悉数奉上,合家欢宴。正所谓,大年三十讲吃,正月初一讲穿。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