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文宗字祖——许慎

文宗字祖——许慎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3-28
文宗字祖——许慎

许慎(约58~约147年),字叔重,东汉召陵(今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辞注音韵学家,曾由郡功曹举孝廉,入为太尉南阁祭酒。尝从儒学大师骑都尉贾逵受古学,博通经籍,著有《五经异义》、《淮南子注》、《孝经孔氏古文说》和《说文解字》十四卷,其它著作多佚,仅存《说文解字》。

其著作《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义的汉语字典。对于研究我国古文字学、古代汉语以及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都具有重要价值,许慎因此也被誉为我国的文宗字祖。

《说文解字》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他是东汉的客观条件与许慎的主观条件相碰撞的结果。东汉时期,正是我国古文经与今文经争论激烈的时代,今文指隶书,古文指先秦六国的古文。因为记载文字的不同而分为古文经典和今文经典,这本来只是字体的 不同,但是研究他们的人却分成了不同的学术派别,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今文经学派总是曲解文字,他们认为经书就是圣人之言,字字句句都蕴含着微言大义,大可经世致用,常常是断章取义,任意地引申比附;而古文经学派认为解说经书就应该根据字的意思,应该重视语言文字之学,树立它在经学上的崇高地位。为了纠正今文经学家的妄说,提高古文经的地位,就必须弄懂文字的结构、读音还有意义。因为许慎认为,先有文字,而后才有五经,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尽管文字没有阶级性,但是在有阶级性的社会里,文字却是统治者维护他们统治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所以说 :今文经学家曲解文字,必然要篡改经艺,这样很不利于王政。为了驳斥今文经学家曲解文字篡改经艺的 说法,许慎立志要写作《说文解字》。

文宗字祖——许慎

许慎渊博的学识和求是的精神使他这种志向变为现实,许慎在研究古文经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由于他治学刻苦,公元100年(汉和帝永元12年),许慎就完成了《说文解字》的初稿。《说文解字》草成后,许慎就誉满京都,由于他通达诸子百家著作,精通天文地理,几年后,就以太尉南阁祭酒校书东观。许慎在校书期间,涉猎更广,而且精深,当时,《说文解字》虽然已经草成,但是为了补充得更加完善,一直都没有定稿。

公元119年,全国有42处发生了大地震,还伴有大风冰雹、干旱,朝廷为了安抚百姓,稳定民心,就挑选三府、属下有能力的官员出补州官县令,在东观校书十余年的许慎被选中,受命任洨县(今安徽省固镇县)的县长。但是,由于许慎一生都致力学问,仕途陌生,不愿做官,便以年老体弱多病为由,回归故乡,他所惦念的仍是竭尽全力把《说文解字》一书审定告罄。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121年,许慎耗费了三十余年的心血,终于在家中将《说文解字》一书撰就,并且经过反复的推敲、校正,遣子许冲献于朝廷。此后,他就在家乡及附近村庄授经教书。许慎的一生,虽然说仕途平平,但著述颇丰,除了《说文解字》外,还有《孝经孔氏古文说》、《淮南子注》、《五经通义》、《五经异义》等。但是,《说文解字》则是许慎一生最经心用意之作,从完成初稿到修改补充定稿,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此不难看出,他治学的苦心和严谨。

文宗字祖——许慎

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一书,是历代学者研究汉字演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钥匙,被后世称之为“文宗字祖”、“字圣”、“无双”等。《说文解字》不仅是文字学巨著,也是语言学、音韵学巨著,是词汇史的要典,同时还是一部百科全书。因此,《说文解字》出世之后,便被历代学者所称引,并给以极高的评价。人们认为“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解字》,尤不读也。”

可以说,如果没有许慎的《说文解字》,我们将无法认识先秦的甲骨文和钟鼎文以及战国时期的古文。因此,历代学者称他为“文宗字祖”、“文化宗师”、“字圣”、“许夫子”等,家乡人誉他为“文曲星”。

“近2000年来,中国改朝换代、异族入主很多次,但中国最终没有象欧洲那样分裂为几十个国家和几十种文字和语言,这与许慎的贡献分不开的。”

文宗字祖——许慎

许慎陵园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占地12亩,墓冢高5米,底径16米,周长49米,正中是清代康熙十六年郾城知县温德裕立的“汉孝廉许公之墓”,右为光绪二年郾城知县王凤森立的“许夫子从祀文庙记”。1985年由中国训诂研究会、河南省语言学会和郾城县人民政府共同重立的“许慎墓碑记”一通,并建碑楼,石祭案、神道。墓四周植松柏,使墓区显得清幽而恬静。1986年许慎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仰望许慎文化园汉字大道,那不只是汉字的历史,也是许慎探索汉字的历史。文宗、字祖、宗师、圣人、孝廉、洨长、祭酒、校书……这些美誉之词,已不足以表达对许慎的敬意,他已经化作汉字大道,化作流淌的文字,许慎墓,只是他的归宿,他,永远流淌在探索汉字的路上!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