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江西于都民间习俗

江西于都民间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4-18
江西于都民间习俗

于都民间自古以来崇尚礼节,热情好客,俗有“上屋来到下屋客”之说。平时熟人见面,常常以“吃了饭吗”、“到屋里坐”互相招呼。

待客

于都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俗有上屋来到下屋客。客人来家,无论生熟,主人让坐,打水洗脸,然后双手递茶奉烟。吃饭时,多以男人陪宴,妇女和小孩一般不入席,放碗筷动作要轻,斟酒要从首席斟起,如果是稀客或老人,还要为其端碗盛饭、夹菜。一般早餐和午餐6碗或9碗,晚餐以12碗盘招待。客人走时,笑脸相迎,互道“慢走”、“少陪”、“多谢”。

吃蛋

于都有吃蛋的习俗,比较常见的有:砌灶、迁坟、做寿木、打扫尘灰、清理粪池、修理和新做尿桶、抢救死难者、去亲朋家做客,均需以蛋招待。婴儿出生送给来宾2个红蛋。莳田时,晚餐莳田手每人1个盐蛋,女人结婚来月经,抬花轿(现开小车)者需吃蛋,女婿第一次登岳父家门也需吃蛋,失足跌落江河、池塘、厕所者要吃蛋,孩童启蒙入学日要吃葱蛋。白好事吃4个蛋,其他一般不能用4个蛋招待,多为2、6、9或12个不等。

喝汤

多用以招待稀客和迎亲队伍。出亲时,女家对迎亲中抬花轿(现开小车)、挑子孙桶者、媒人、找礼市先生和上客(男方之母舅、表嫂或姐妹),每人打1碗汤。平时很少来家的稀客,主人也往往打汤招待。禾丰一带,每逢大年,出嫁后的闺女必须给娘家送鸡鸭汤。其他各地,每逢端午、中秋、大年,也有给娘家送汤。

包红包

民间凡砌灶、做寿木、圆屋出水、落葬圆地,均需给匠人包红包。出殡时,亲朋要给吹唢呐、念祭文者包红包;做坟墓落葬时,东家要给在场的男女老少各包1个红包。凡第一次登门的亲戚,不论男女老少,回时主人需包红包相送,称“打发”。

于都桥头乡中石民俗

于都桥头中石坊的民俗活动主要有上刀山、过火焰山、水上漂、滚簕床、下油锅、长襟等。

上刀山,又叫爬刀梯,用锋利无比的36把长刀绑在18米高的杉树圆木上,刀口朝上,竖立起来之后,祭师绕着刀杆周围一边念咒语,一边跳祭祀舞。在祭师的壮行下,由两名赤手空拳的男子,手脚沾上“符水”,赤脚踩着刀刃,双手抓住刀梯,十分敏捷地顺着刀山向上爬,直到刀山的顶端。之后,从刀山的另一面顺着刀刃往下走下来。除了这些表演者,其他男子也可以进行上刀山,但必须手脚沾上“符水”,结束时,这些人的手掌、脚底板均无伤痕。

过火焰山,又叫下火海,表演开始前,祭师开始点燃大火坑里的木炭,火坑由36块土砖围成,里面堆上木炭,经过燃烧,已烧得通红。表演开始后,祭师赤脚踩进通红的火炭里,带头跑过火坑。接着,村民中的男子也一一卷起裤脚,脚沾“符水”,跑过火坑,无一烫伤者。

水上漂,在一个数米水深的大鱼塘水面上,拉一条约90厘米宽的红布,表演者从几十米长红布条的一端徒步至另一端,险象环生却有惊无险。

滚簕床,用布或草席,在上面铺满乡间野生的牛头簕和其他带硬刺的植物,形成一张簕床。被练出的“阳兵”先进行“净场” 仪式,先沿着“簕床”打几个圈,再手端瓷碗,碗里装有水,手舞足蹈一阵后,手指对着碗里的水比划几下,喝起碗里的水,喷洒到簕床上。在净场仪式之后,“阳兵”脱去上衣,赤膊上阵,在簕床上连滚几圈,起来后,身上不仅没有出血,连大小伤痕都不见一个,实实在在的完好无损。在他的影响下,在场的普通百姓,一个接一个的在簕床上打滚,个个身上都没有留下伤痕。

下油锅,也称捞油锅。一个大火炉、一口大锅头,火炉里生着炭火,锅里头装着食用油,几个壮实小伙子,轮着给火炉扇风,红红的炉膛、长长的火焰,一会儿工夫就把锅里的油烧得沸腾。在生火热油的同时,几个端着豆腐的人站在炉旁等候,那边在给油加热,这边在把整张的豆腐切成小条准备下锅。随着油温的逐渐上升,几个“阳兵”围绕油锅团团转,口里念念有词,一手托着装有水的碗,一手忽指碗里忽指锅里。油彻底沸腾后,几个人往油锅里下豆腐,几个人在锅里搅动,那几个“阳兵”依然围着油锅继续如上述活动。豆腐煎熟后,一个“阳兵”赤手伸进沸腾着的油里,拿起一条冒着油泡看豆腐,放到嘴里,很自然地吃下去。随即,几个“阳兵”都赤手伸进油锅里捞豆腐,吃豆腐。然后,“阳兵”们纷纷捞起豆腐送给看热闹的人。不知是看热闹而接到豆腐的人说了“不会烫”的原因,还是这里的人本来就知道可以赤手去油锅里捞豆腐的缘故,一下功夫就伸进了好多手在油锅里捞,甚至可以说是赤手在油锅里抢豆腐,纷纷把抢来的豆腐塞进嘴里、送给家人或朋友亲戚,都以抢着了或者得到了油锅里的豆腐而高兴,认为吃了那油锅里的豆腐都将身体健康,无病无痛。

长襟,又称刀山树下栽根,是中石民俗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长襟,就是把未成年男孩或比较多病痛的男孩,带到刀山树下栽根。长襟一般都是晚上进行,去长襟的人家,带着小孩和有关物品去“栽根”。物品一般是米果、水果、鸡蛋、大米、香烛、食用油、灯盏、雄鸡、手镯、平时穿戴的衣服鞋帽、襟盎(盎:腹大口小的器皿)等,襟盎内装有稻谷、花生、玉米、大豆、丝瓜籽等种子。长襟时,“阳兵”一番准备工作后,念着吉祥的话语,一手端着灯盏、一手牵着小孩,在刀山树下转动;然后,“阳兵”给小孩戴手镯、穿衣服等。长襟结束后,参加长襟的家庭带去的大米、鸡蛋等送予“阳兵”,米果、水果、襟盎、长命鸡(雄鸡)则带回家,小孩才能平安长大。每当长襟时,牵着、抱着或背着小孩,挑着担子、提着雄鸡的人员,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向刀山树下走去。前往栽根的家庭不少,“阳兵”得一家家的长襟,甚至得整夜进行,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中石民俗中的“上刀山”、“过火焰山”、“滚簕床”、“捞油锅”等活动的相关数字都与“6”有关,“上刀山”的刀是36把,“过火焰山”用的砖是36块,“滚簕床”的“床”是长18尺、宽6尺,“捞油锅”用的豆腐是36张,这些都寓意着顺风顺水、顺心顺意、事事顺意!

历史渊源

据资料介绍,上刀山等活动是祭拜龙母的内容之一,起源于清朝,中石村信奉着龙王公、七太公、杨太公、广东公、护国仙姐“五神”。村里流传着一个有点悬乎的故事:1947年,中石村遭遇大旱,中石人举行上刀山活动,把菩萨抬到外村,靠近兴国县的龙潭去求雨,龙王公的“阳兵”跳下龙潭老半天才浮出水面,然后,抬着龙王菩萨,蹦蹦跳跳,飞也似的往中石村里跑。抬着菩萨去的时候,村里还是太阳火辣辣的,抬着菩萨返回的时候,村里却下起了倾盆大雨。

中石民俗中的“上刀山”、“过火焰山”、“滚簕床”、“捞油锅”等活动的相关数字都与“6”有关,“上刀山”的刀是36把,“过火焰山”用的砖是36块,“滚簕床”的“床”是长18尺、宽6尺,“捞油锅”用的豆腐是36张,这些都寓意着顺风顺水、顺心顺意、事事顺意!

主要特征

1、民俗活动内容丰富且极富地方乡土色彩,原汁原味,让人感到含蓄而不失典雅,神奇而不失深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很高的文化价值。

2、中石民俗的最后落脚点都是消灾、祈求身体健康、事事顺意。中石民俗活动,充分展现了于都客家民俗文化的魅力,对研究和探讨客家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中石民俗已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特征,表演者的胆大、心细、韧劲,寓意着于都人的勇敢坚毅的优良品格。中石民俗表演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于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同时,斋蘸法事的目的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重要价值

1、民俗活动内容丰富且极富地方乡土色彩,原汁原味,让人感到含蓄而不失典雅,神奇而不失深刻,具有独特的、很高的文化价值。

2、中石民俗的最后落脚点都是消灾、祈求身体健康、事事顺意。中石民俗活动,充分展现了于都客家民俗文化的魅力,对研究和探讨客家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2个(于都唢呐公婆吹、客家古文)、省级7个(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于都茶蓝灯、江西提线木偶戏、江西杖头木偶戏、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银坑甑笊舞、于都中石练兵习俗)、市级6个(于都草鞋制作技艺、于都土法榨油技艺、于都小溪酒饼的制作技艺、于都县珍珠粉的制作工艺、于都半班戏、于都县五保公的传说)。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