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 韩琦故事:韩王庙与昼锦堂

韩琦故事:韩王庙与昼锦堂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11-05

集四绝于一身的《昼锦堂记碑》

宋时的相州即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其境内的昼锦堂则为北宋时期号称“贤相”的韩琦所建,在今韩琦庙内。《昼锦堂记》是身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大文学家欧阳修专为韩琦建昼锦堂一事所写的议论文。

古人把人富贵后回返故乡的行为称为“衣锦还乡”。意思是白昼穿着锦绣衣衫荣归故里,荣光无比。可是韩琦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以威风排场为荣,也不以高官显爵为贵。他建昼锦堂的目的,就是要向家乡的人们表明这样的心迹。欧阳修紧紧围绕“昼锦”二字层层发挥,先说衣锦还乡,古人无不如此,可是韩琦却不以前人所夸耀之事为荣,而是以此为戒,志在建功立业、安邦定国,从而有力地否定了那种“荣华富贵,衣锦还乡”的庸俗思想。对那些只图个人荣华富贵的官迷,给予了强有力的抨击。

《相州昼锦堂记碑》刻立于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这一年,韩琦58岁。碑文由当时的尚书、礼部侍郎、大书法家蔡襄书丹,尚书、刑部郎中邵必题额。据说,碑上的每一个字,都是蔡襄从写出的10个相同文字中筛选出来的,即“择其不失法度者,裁截布列,连成碑形。当时谓之百衲本。”(《广川书跋》)该碑高2.75米,宽1.25米,厚0.26米;碑座高0.45米,宽1.40米,厚0.68米,被宋人称为“本朝第一碑”。由于该碑是欧阳修文、蔡襄字、邵必题额,因而被后人称为“三绝碑”;加上碑阴刻有司马光颂扬韩琦的文章,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绝碑”。碑文共18行,每行39字,每个字4 厘米见方。

昼锦堂原在高阁寺一带,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移建于韩琦庙内。1968年堂与庙均毁于大火。现有的昼锦堂和韩琦庙均为新建的。《昼锦堂纪碑》和乾隆十三年(1748年)刻立的《重修宋忠献王昼锦堂碑亭记》,就存立于新建的碑亭内。

据《安阳志》记载,《昼锦堂纪碑》的原碑早已亡佚。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重刻;而元碑也一度亡佚,直到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才被发掘出来。因此,现有的《昼锦堂纪碑》为元至元年间的重刻碑。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