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侗族鼓楼文化

侗族鼓楼文化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04-18
侗族鼓楼文化

侗族在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在建筑、饮食、节日喜庆、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建筑方面,除了造型奇特、功能完善的风雨桥,干栏式木结构的侗楼外,在每个侗寨,都有一至两座多檐像尖塔一样的建筑,这就是侗族的鼓楼。

一、侗族鼓楼文化的特色

鼓楼是侗族村寨集会议事的场所,因为楼中悬有大鼓,故称鼓楼。侗族的鼓楼一般都有500年~600年的历史,明代,侗族村寨就建有鼓楼的雏形——罗汉楼,鼓楼即由“罗汉楼”发展而来。

鼓楼在侗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寨中央都有分布,少者一座,多者五六座,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侗乡38个村寨就有鼓楼50座,林溪乡26个村寨有鼓楼29座。其中高定村位于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的地方,一个村子就建有7座鼓楼,而且结构各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座十一层檐瓴的独柱鼓楼,高度26米,整个鼓楼只有一根主柱,通过横枋与四周边柱相连。可以说,凡有侗族村寨的地方就有鼓楼。

鼓楼的造型有宝塔式、亭阁式、宫殿式、干栏式等,底层呈四方形,楼顶造型多样,多为几何形,有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高度有三层、五层、七层不等。著名的马胖鼓楼为塔式,分九层,高15米,各层层面,飞阁重檐,上翻曲翘,饰有飞鸟等吉祥物,气势庄严宏伟。鼓楼的建筑技艺高超,大柱、中柱和长短梁,穿枋纵横交错,层层支撑,上下左右吻合,不用一钉一铆,非常坚固,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不歪斜坍塌,形式结构独特而又符合科学原理。鼓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中心,坐北朝南,前面有一块空地,类似广场,作为公共集会、活动的地方,民居则前后左右分布。

谈到侗族的鼓楼,就不免要谈一下侗族的传统组织——“款”,“款”组织源于古代氏族部落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款”已突破血缘关系为基础,包括一个村寨或一个地方若干个村寨的地域组织,全寨或一个地方若干个村寨的人都包括在该组织内。形式有“小款”、“中款”、“大款”。“小款”由十几个村寨组成,“中款”有几个“小款”组成,“大款”有若干“小款”和“中款”组成,地域更大。“款”组织在宋至明清很盛行,经常出现若干个侗寨“合款”抵抗官军和土匪的侵扰。“款”的首领称为“款首”,由各寨的寨老充当。“款首”负责制定“款约”,作为侗族“款”内人们的行为准则,内容包括以往的“合款”情况,禁止一些不良行为,如偷盗、赌博、嫖娼等,村寨中遇到重大的事,“款首”就会到鼓楼打起铜鼓,把全村人召集到鼓楼来,集体进行表决。

“款约”必须人人遵守,不得违反。至今在一些鼓楼里的柱子上,我们仍能看到一些直径在5厘米左右的圆孔,这些圆孔是侗族铭刻记事的一种方式,它们表示寨子里一些人做的事触犯了寨规,被驱逐出村寨,每驱逐一个人,就会在圆柱上钻一个孔作为记录。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