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彝族俐侎人的民风民俗

彝族俐侎人的民风民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6-14
彝族俐侎人的民风民俗

在大山深处居住着一支神秘的民族——彝族俐侎人,整个族群只有26000多人,大部分聚居在临沧市永德县境内,分布在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等地,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长期居住在高山的俐侎人,性格温婉含蓄,造就了其独具魅力的特色,他们至今仍然保留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着保存完整的俐侎人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传统民风、民俗。

传统祭祀

相传,最初的俐侎人由景谷、景东一带迁徙而来, 由于居住地面潮湿,建盖房屋时,一般要离地3尺5寸, 曾称为"离地人",后改名为"俐侎族"。新中国成立后,把俐侎人划归为彝族,作为彝族的一个特殊支系,现主要分布在永德县乌木龙,此外凤庆县郭大寨团山村,营盘镇,云县幸福乡老街、野猪塘、安太等地也有分布。

俐侎人崇拜自然,崇信万物有灵,认为世间存在着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类活动,主宰着人们的幸福安康,各式各样的祭祀仪式表达了俐侎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与向往。

俐侎人有祖先崇拜的习俗,家中设有祖神台,凡家中老人去世,埋葬后的都要制作蜡人神偶,将死者亡魂转变为祖神加以供奉。丧葬习俗里,丧事家人必须请朵希(祭司)诵经开悼、哭婆哭送、后人绕棺、捏制蜡偶进行供奉祭祀,设祖神台、祖神箩、蜡偶祖神等祭拜。祭司,当地成为"先生",也被称为"朵希"。专门为人举行丧葬仪式和诵经的经师的称法,主要职责就是为死者举行"开吊"诵经仪式,主持宗教活动的人物,诵经方式以念、哼、唱、乐、吆喝相配合。未婚男子去世要举行结鬼亲。

其宗教习俗,在俐侎人的传统观念中,具有祭色林(俐侎人祭拜的树林)、祭山神、祭天鬼、敬天神、祭地公地母、祭田公田母、祭龙、祭火鬼、安山、安水碗; 崇拜树藤、芦苇、杜鹃木、三叶草和密花树等。其中祭田地属于俐侎人的一种传统风俗,其祭祀目的在于请田公田母、地公地母保佑农作物生长旺盛、子粒饱满、收成良好,生活美满,且把祭拜的"神灵"作为一种精神来寄托。

祭田地属于俐侎人的一种传统风俗,在俐侎人的传统观念中,凡是人们耕种的田地都由田公田母、地公地母主管,俐侎语称"田公"作"达咪洗颇",称"田母"作"达咪洗嫫",称"地公"作"咪洗颇",称"地母"作"咪洗嫫"。每年农历六月火把节前一天进行祭祀,统称祭祀为"气买们精(祭田)"或"树嫫们精(祭地)"。祭田祭地除祭祀地点不同外,其祭祀仪式时间、程序、方法基本相同。

祭田公田母,祭祀仪式在秧田(稻谷田)边举行;祭地公地母,在包谷地边举行。祭祀仪式由家中男子当主祭,可携带家人(含女人)到自家祭田祭地边, 由男主人选定火塘,并生火、烧水。其材料是密花树、芦稿、栗树、松明子、干革把。搭掌作为祭台。公鸡一只、米、茶、酒各一碗,香三柱,猪肉和盐放置于米碗之上。就绪后双手抱鸡于祭台前作揖,杀鸡,将鸡血滴于祭台前,再用鸡毛蘸血粘在火把祭树上,并把鸡翅毛三根插于祭台前,表示生祭。盛米饭三碗,将煮熟的鸡头、鸡脚、鸡肝、鸡肚、鸡血、鸡翅、鸡翘共九块分别放于三碗米饭头上,每碗饭上再放一块熟猪肉,而后再烧三柱香,点燃火把,用茶、洒一并祭之,表示熟祭。熟祭时,需全家人跪在祭台前叩头请愿。祭毕,撤下祭品,将祭肉回锅后参祭者野餐。

祭色林,色林坐落于一片密林,女人、汉人和其他族人不得入内,不得在林中高声喧哗、放牧、砍柴。林中有几棵大树作为神树,树前用石围砌成平台用作祭坛,凡举行祭祀活动都要在祭坛进行。

俐侎村寨普遍设有山神庙,一般都不盖庙宇,在林中一坪场作祭坛,并以大树或立石作山神象征。每年农历九月逢单日便举行祭山神祭祀仪式。

民族歌舞

"铜号声声迎佳宾,唢呐曲曲迎贵人……"当进入俐侎山寨,你会情不自禁被当地的浓郁风情所吸引住。过山号迎宾是俐侎人婚丧嫁娶、节日喜庆、迎接宾客时所采用的一种隆重欢迎仪式,表达了俐侎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尊贵客人最热烈的欢迎。

俐侎人是一个能歌善歌的民族,歌舞是俐侎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吹笙、笛或弹奏弦子者为先,众人尾随于后踏歌而舞,带有明显的打歌样式。传统的过山号迎宾主要用铜号、唢呐、芦笙、多卡多利等民族乐器。在婚丧嫁娶、节日喜庆、迎接宾客俐侎人都有打歌的习俗,通常分为喜事打歌、丧事打歌,根据人员又分为男好混合和男女分场打歌。

喜事丧事打歌的方式都有不同,俐侎人的喜事打歌所要表达的大意是:"芦笙曲声起歌舞,佳宾贵人请你来,山寨男女老少请你来,远亲近友请你来,老人们唱起来,青年们跳起来,龙门词调迎亲人,俐侎人繁衍生息代代传,俐侎山寨欢迎您"。边弹、边跳、边笑、边唱,他们的脚步、歌声与节拍是如此的和谐、统一,仿佛与身俱来便是个艺术家,举手投足间又显得是如此的自然,渗透出神秘色彩的元素。

喜好打歌崇尚自由恋爱的俐侎人,善于唱山歌对调子,并且具有自己独特传统的节日――"桑沼哩",这也是当地最为隆重的节日。据载,清朝年间,每年农历2月15日青年男女都会聚集在在温泉附近洗澡、围篝火打歌取乐,谈清说爱,对唱山歌,交友择偶的习俗。老者也可与自己的老情人约会,第二天双方不得再见,直到来年方可见面。

当时的"桑沼哩"节由"头人"主持,随着年代延伸,"桑沼哩"逐步演变到赶集交易和自由寻乐的方式,后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桑沼哩"节于1958年中断,直到1983年,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俐侎族群众又恢复了这一活动,并将活动主场地迁移到帮卖哑口,从2001年开始,由当地的乌木龙乡政府每年组织承办了这一具有民族风味的节日,现已将"桑沼哩"庆祝活动主场地迁移到帮卖天坝,仍旧保持着当时的文化传统。

节日当天,一进寨中,清亮的歌声如丝如水般莹绕心头将你包围住, 印入眼帘的是葱郁的松枝扎织出的节日字幅,散发出阵阵扑鼻的清新,远远便能呼吸到清幽的松枝香味。

俐侎青年男女都喜欢用情歌的方式,表达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弹起口弦寻情人,情人听到来会面。羞羞达达齐开口,说情说爱真快乐",那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在山间回荡。

到了晚上, 围篝火而唱,炊烟缭缭中飘浮着清脆的笑声,盛装的阿朵曼妙舞姿尽情地展现着美丽的容颜。帅小伙忘情的舞动火把,想与姑娘心与心贴得更近些,火光中闪烁如星的眸子,映衬出姑娘红红的面颊,姑娘舞姿轻盈地跳起,那尖细而又有韵的嗓音,似百灵鸟一样婉转。头缠黑包头,身披羊褂子的俐侎小伙手弹三弦,穿梭在姑娘中间。

清清的水,绵绵的山,浓浓的民族风情无不把你陶醉于此。简单的爱情,就从炊烟袅袅的日子里翩飞升华,绵延的情意,是繁茂高山也阻隔不了的驿动。不禁让你沉浸在节日的热闹气氛之中,享受着他们爱情,分享着他们的甜蜜。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