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布依族摩经

布依族摩经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03-16

二是摩经的某些古歌反映布依族原始时期的社会历史。这个作品最突出的是《安王与祖王》,它之所以作为经文,可能是因为更多地保留了作品的原貌,可信度比较高。它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安王和祖王争夺继承权来展开的,从它生动地反映布依族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历史状况看。首先,它反映了布依族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社会形态父权制取代母权制,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激烈的社会革命之一。从作品中的一些情节可以看到父权制与母权制斗争的剧烈,如安王的生母鱼女因为儿子吃了鱼,就不惜抛弃丈夫儿子,愤然离去,这是图腾崇拜的表现。母系氏族社会图腾信仰极为盛行,鱼女回到江中,可看成是她回到自己的氏族中去。按父系血统来看,安王不属于母亲的氏族,他对鱼是没有禁忌的。安王吃鱼产生的矛盾冲突,正反映了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斗争。其次,它还反映了布依族社会已逐渐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情形。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增多,私有观念也在人们头脑中出现,阶级渐渐萌生。安王和祖王的矛盾属于氏族集团上层的权力争夺。如祖王之母教唆祖王:“杀了大哥要地方啊!……杀了安王好掌印。”

安王是盘果王的长子,是氏族首领的继承人,表明当时长子继承权已经确立。而祖王为了争取继承权与安王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酿成战争。祖王战败,交还权力,但安王不满足于此,他提出了和解条件,除了归还权力外,还“要解粮食来给大哥”,“牵圈里的大马来解,拿圈里的牛来解,拿红冠的雄鸡来解,拿花羽毛的公鸡来解”,“牵那大肥猪来解,拿那大花狗来解”,而且还“要拿一百二十个婴儿做租,要拿一百二十个老公来抬”。这些和解条件,战败方缴纳的有粮食、牲畜、甚至人口(即奴隶),这种明显带有掠夺性质的战争,只有在阶级社会才可能发生。它加速了贫富分化,促进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发展,从此布依族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布依族摩经摩经经历了千百年的不断锤炼,不仅为历史提供了资料,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摩经中,复沓的特点表现得很充分,它使作品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安王与祖王》中,开始部分分别唱述了盘果王、安王和祖王三人的身世,三大段就是三个大的复沓,各大段中又有若干小段的复沓。这里的复沓起到了强调三个人的“根源”的作用。句式复沓如《请龙歌》:“前世水牛多,水牛九世多,踏森林成块,踩田野成片。这里好建寨、王就来建寨;这里好筑城、王就来筑城;这里好造房、王就来造房。”“踏(踩)……成……”句式复沓了一次,而“这里好……,王就来……”句式则复沓了三次,具有特殊的韵律特点。

奇妙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也是摩经中突出的特点。例如,在《招魂经》中的想象就具有一种迷幻的色彩。说“押”(巫)的灵魂进入冥界,欲招回刚死去的灵魂,于是两个灵魂在那里展开了一场对话。“押”说自己奉死者家属的请求来请死者的灵魂回到阳世,因为他的离开阳世亲属痛苦不堪。而亡灵则说,他到了冥界过得很愉快,不想回。请押回去转告亲属们等等。作为宗教经典,这些想象都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摩经中这种迷信色彩并没有丧失它审美娱悦的功能。反而更能造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