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多民族的“染齿”习俗

多民族的“染齿”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05-06
多民族的“染齿”习俗

染齿,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很陌生,但其实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曾经有过漆齿、染齿和包齿的习俗。他们多集中在云南,它们是傣族、布朗族、基诺族、佤族、哈尼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此外海南省的黎族和广西的壮族也有染齿习俗。

染齿习俗,可以分为有意用“染料”染齿和因嗜好嚼食某种东西染齿两种类型,同时还包括用金属片包齿。

我国的傣族、基诺族和布朗族有用植物脂烟自制“颜料”染齿的习惯,因植物脂烟所制颜料有光泽,似漆,所以也就叫“漆齿”。云南傣族男女从十四、五岁开始。有用家木烟涂牙齿的习惯,认为把牙齿染得愈黑愈美,因此结婚时新娘是特别要将牙齿染黑的。基诺族的染齿“颜料”,却多用梨木。其法是将爆烧后的梨木放在竹筒内,上面盖上铁锅片,待铁片上的烟脂成发光的黑漆状时,即手持铁锅片用上面的梨木烟脂染齿。布朗族的染齿“颜料”却用红毛树枝制成,其法是将红毛树枝点燃,让黑烟熏在铁锅片上,积黑烟而待用。

除了上面所说的“牙齿愈黑愈美”的装饰作用外,染黑的牙齿还象上了一层“漆”,有保护作用。同时,更明显的是,“漆齿”还是一种表达爱情的手段,其中也可能还包含着某种原始崇拜意味。基诺族的染齿也是一种互相爱慕和尊敬的表示,青年男女在一起相聚时,姑娘常把铁片端到自己爱慕的青年面前请其染齿;

此俗是基诺族的古老传统,据说不习此俗者死后将不受祖先的鬼魂的欢迎。布朗族漆齿习俗的内在含义也与此相似。颜思久在《布朗族的恋爱与婚姻》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秋收后的黄昏时分,(布朗)姑娘们穿着统裙和紧身短衫,特别打扮一番,三、五成群地在火塘边纺线或编草排,等待男青年们的来访。夜幕终于来临,一群伙子吹着呜呜的短笛或弹着叮咚作响的三弦来了,姑娘们连忙让坐招呼,她们一边谈笑一边用红毛树枝在铁锅片上饶取黑烟,帮助男青年们染牙齿,然后男青年们也烧取黑烟帮助姑娘们染牙齿,或在每年的宗教节日期间,男女青年聚会,互相帮助染牙齿。经过染牙齿后的人,才算进入了成年,从此获得了恋爱、结婚的权利。”

傣族、基诺族、布朗族染齿有两点共同之处,一是用的都是树脂黑烟,二是染成发亮的黑色。与此不同,部分哈尼族却染成红色,染料是一种叫作“紫梗”的植物。哈尼族的男女青年到15岁的年龄后,相同村寨的同龄友伴,互相邀约选定时间和地点,用紫梗帮助对方染红牙齿,改换头饰,表明他(她)们已进入青年时期,男女双方可以寻找对象恋爱、结婚。此外,台湾高山族有些地方的支系,青年们每天也用一种野草擦齿,使牙齿愈来愈黑。

染齿的另一种手段是嚼槟榔。嚼槟榔是一种生活在湿热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嗜好,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染齿,染齿是在嚼槟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的。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傣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黎族等都有嚼槟榔的习俗,部分壮族也有嚼食槟榔的习俗。但是,并非所有的“嚼槟榔”都嚼的是真正的槟榔,事实上,不少少数民族嚼的都是槟榔的代用品,又不过仍称之为“嚼槟榔”就是了。

槟榔,棕榈科常绿乔木,果呈椭圆形,橙红色。槟榔的花果均具芳香,可供食用及药用,有消积、杀虫、下气行水的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槟榔含生物碱、槟榔次碱和鞣酸碱,有兴奋中枢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和溶解脂肪、帮助消化的作用。我国傣族多生活在云南边疆的“瘴气之区”,湿热多雨,为了预防疾病发生,多嚼食槟榔。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槟榔不但成为待客的佳品,还成为喜庆、吉祥和团结和睦的象征。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