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巍山彝族打歌

巍山彝族打歌

作者:邱馨乐来源:网络2017-10-25
巍山彝族打歌

彝族,这个可追根至地皇时代的中国最古老的民族,4500年前就在西南地区绵延相传,生生不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夺目魅力四射的优秀民族文化,其中,彝族打歌无疑是彝族文化中历久弥新的奇葩,至今依然散发着无尽的魅力。

“打歌”是彝族人民的一种传统歌舞,相传起源于部落时代,来源于古代彝族祖先获猎时的狂欢。据传说,有彝家两兄弟上山打柴遇上了老虎,哥哥被老虎缠住脱不了身,弟弟是哑巴,不能呼叫,就砍了五根竹子并在一起“呜呜”地吹奏起来,结果唤来了众乡亲,打死了老虎,救出了哥哥。于是乡亲们围着死老虎狂欢跳唱,庆祝胜利。从此用竹子做乐器,环圈跳唱就成了古代彝族人民的一种娱乐形式,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发展到今天成为歌、舞、乐相结合的“打歌”,有了严格的彝语韵律的打歌调,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有了一定步伐和动作的舞蹈。据唐·樊绰《蛮书》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芦笙,或吹树叶,……用相呼召”;清·康熙《蒙化府志》载:“宴会则踏歌跳舞”;《蒙化府志稿》载:“婚丧宴客……踏歌时悬一足,作商羊舞,其舞一人居中吹笙。”这些都是对彝族打歌的描述。

彝族打歌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彝族人民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子孙的重要文化遗产,是十分珍贵的文化瑰宝。从古到今,打歌是彝家人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打歌不难看出原始部落时期人们获猎后的狂欢,模拟动物形态的舞蹈动作,生动地反映了先民的生活风貌。虽无特定的传承人和编导,但在传统节庆和祭祀活动中,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千百年来,彝家人的喜怒哀乐大都通过山歌、打歌来表达,“叫醒睡着了的人,不到天亮脚不停”、“打歌打到太阳出,一块豆腐两块肉”等民谚正是彝家生活的写照。

巍山作为全国彝胞寻根祭祖的圣地,其彝族打歌在继承了传统舞步旋律的同时,也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巍山彝族打歌,东山西山各有不同,南坡北岭各有千秋,四山八寨,风情各异。

打歌节奏时快时慢,步步感人,有道是“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山歌就飞”。马鞍山地区打歌热烈粗犷奔放,而东山打歌比较沉稳含蓄,典雅高贵;青华弦子歌动作弧度较大,造型优美,笛声婉转,三弦铮铮;五印打歌,轻盈娇美,婀娜多姿;巍宝及庙街打歌具有以上特点又有自己的个性风格。

在巍山彝族打歌中,马鞍山打歌是最有“摇滚”气息的一种,以青云打歌为代表,节奏明快多变,动作粗犷奔放,幅度大起大落。这一带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都要打歌。自古以来,各村轮流做东道主。青云打歌除庙会打歌外,每一场打歌都有东道主,东道主事前需拜请歌头(有名望的民间歌手)。打歌日傍晚,在歌场的中央烧起一堆篝火,备下米酒,人们在芦笙、笛子的引导下,以篝火为圆心围成圈,踏地为节奏边唱边跳。人们尽情地展示嘹亮的歌喉和健美的舞姿,流露肚中的才华。东道主不断地添柴加火使篝火越烧越旺,热情地给歌手敬酒递烟传茶,歌场气氛如奔腾的大海一浪高过一浪,通宵达旦。巍山青云打歌曾多次出席省内外举办的民族民间文艺会演。1956年出席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演出。1980年被邀请赴日本演出。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