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中秋羊城旧俗

中秋羊城旧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3-02-21

越秀山上唱山歌

广州城北的越秀山不高,绿树环抱,民国年间不少客家人(当时客家人多为惠籍)住在越秀山麓,每当中秋之夜,月白风清,不少惠阳人在越秀山上唱山歌,妇人女子辈或不登山,则在自家门口引吭高歌,其声清高绝伦,闻于数里,有人说连当时的粤剧女旦李雪芳也难出其右。中秋唱山歌,除越秀山麓外,还有居住在三眼井(今应元路三眼井街)、莲塘街、十八洞及十九洞(皆在应元路)一带的客家人也在八月十五、十六两晚终宵不眠,唱个不停。其一山唱道:“你唱歌不似唱歌声,好似田鸡蛤乸声,不好被哥捉呀到,菜刀折来无放轻。”他们或者一人唱,一人答,互以舌战,胜者光荣,败者耻辱。或者一人与一人对唱,数人与数人对唱,男与女对唱,初时一人与一人对唱,继而双方各增至十余人,有如两军对垒,互相增援,唱赢者昂首而歌,输了的则钦声而去,其中有善歌者,数人围攻也未能屈服。

月饼及公仔饼

广州的月饼可以说是最讲究的,从前在有月饼卖的茶楼饼店,为招徕顾客,早在农历八月初一就在店门之外悬挂“中秋月饼”四字的招牌,这些招牌多用木雕刻镂花,铺以金翠,间有用红木(酸枝)为镜框,中嵌“中秋月饼绣”彩字,五光十色,斗巧争奇。较早期的广州月饼品种其实不多,主要分为肉月、素月两种,最盛行的是金华火腿、五仁、甜肉、咸肉及豆沙、豆蓉之类,上世纪30年代,广州的中秋月饼开始多了花样,如蛋黄莲蓉月大概是这时才有。当时有饼家做出两种新饼,均贮于锦布或颜色纸嵌玻璃制圆形纸盒中出售。一种饼面绘五彩美术工笔人物,大家叫它做公仔饼。公仔饼又叫工笔画饼,儿童既玩又吃,另一种饼面以胭脂绘花卉,因叫它做胭脂花饼,这种饼可玩可食,价钱也比公仔饼平宜。

上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安局(当时公安局也管食品卫生)以食品上涂有颜料很不卫生,中秋临近依例张贴布告,严禁涂颜色于饼上。旧时,中秋节前,富人家的男仆会挑着几个红色圆盒上门送礼,盒中月饼是最重要的,其次则是公仔饼和生果,此时的公仔饼多是面粉一团,只能作为玩具,不能吃也不好吃,于是有饼店专门出租公仔饼,小孩玩毕后可以退回。至于那些用竹篾编成猪笼里面放着一只小猪形状的饼,俗称“猪笼饼”则是上世纪40年代后才有的,并一直延续至今。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