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福建漳浦佛昙镇端午风俗

福建漳浦佛昙镇端午风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7-22
福建漳浦佛昙镇端午风俗

佛昙,古称佛潭。因在今先锋村东北苏山上有快巨石,形如佛头,山下有口大潭,水清如镜,雨后月夜山上佛像倒映于潭中,故称佛潭,后在清末民初,因潭与昙同音,写为佛昙镇。佛昙是人文好、景致好、气候好、地质好、环境好、美食好、风水好,是漳浦县民富、政强、山川如画乡镇,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吉邦”之称。

佛昙风光旖旎,人杰地灵,有摩崖石刻、屈原石仙迹、古建筑鸿江书院等数十处古文化遗址和佛头倒影、芙蓉茂盛、钟鼓分明等十二处名胜风景,其中屈原石仙迹就在屈原岛,民国称屈原公,位于漳浦县佛昙镇辖地,面积0.004平方公里。自陈元光(公元688年)在佛昙桥设行台起,佛昙人民为纪念楚国大夫、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端午节,民间皆组织龙舟到此竞渡祭奠屈原,此而得名。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为佛昙的端午节盛会,亦称端阳节,俗叫五月节。端午现已成为佛昙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一是家家有包粽和祭祖之例(二年内丧事家须由亲家送粽米来包);

二是户户在门楣上插菖蒲艾叶,壁上挂一把田里拔来的水稻禾苗;

三是小孩手腕上带五色条线扎成的角粽,胸前佩着装有香末的香包;

四是未成亲女子将雄黄的包囊系腰间以避邪趋吉;

五是正午时用井中的“午时水”,撒入雄黄、香末,用艾株沾擦全家大小身上,称洗身润肤壮骨,口中念道“屈原保佑”;

六是把用午时水调制雄黄液滴入白酒中,家人从小到大依次沾唇或饮入,谓称饮雄黄酒能清热解毒,消灾保平安;

七是用雄黄酒水洒遍住宅的任何角落作祛湿除秽之用;

八是用鸡鸭鱼肉虾蟹一桌,供敬三闾大夫屈原;

九是早餐食粽子,带上几个去看龙舟竞渡,见到龙舟靠近丢入鸿儒江喂鱼虾保屈原;

十是晚餐家人亲友聚餐,餐后观看民间戏,欢度端阳。

每年端阳,鸿儒江畔佛昙、前亭两镇的园东、石埕、岸头、下坑、先锋、大社、圩仔、庄厝、后蔡等二十六个行政村和部分企业学校均有划龙船之习俗,而且把“龙舟竞渡”比赛列为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参赛者曾有分男队、女队之别。

初四日下午,各村健儿划着五颜六色、各具特色、彩画夺目、八音吹鼓的龙船(井尾一色戴“戽额笠”、岱嵩全部穿“红纱涩裤”、人坪个个腰扎“兰花仔手巾”、港头一律“船肚垫青仔棉裘,身上穿半袖流缸衣”装束……),高唱悦耳动听的民族民间古曲——龙船歌,之后还跟着一条由本村长者携带有“三生”、粽子、供果香烛纸钱鞭炮的中型渔船,到海中屈原岛上祭奠楚国大夫屈原,初五竞渡。因船只过多争先吉时,为了解决船只拥挤和避免事故发生,民国38年前由民间协商进行异地分日举行,从东坂以北海湾内于初四日前竞渡,后社、白石、后许、轧内于初七以后举行,余者初五、六日竞赛。疏导后使原来数百舸争划变为几十舟联赛的新秩序。

佛昙端午节习俗沿袭到1965年,“文革”期间将龙舟竞赛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被严禁,直至1971年才得以恢复。

1988年的端午节盛况空前,江中龙舟达五十余艘,游船近七十艘,两岸约有四万多观众,两岸日夜连演十六台戏。

2009年佛昙镇举办端午屈原文化节,赛龙舟五月初五、十五划两次,规模盛况,无以伦比。

2011年佛昙举办第七届屈原文化节,端午节全镇各村村民自发组识61艘龙舟(其中女子龙舟8艘)在佛昙鸿儒江尽情竞渡5个小时,在江中放鞭炮,丢纸钱,投粽子,两岸观众达10万人以上。

经查实:台湾屈原宫屈原神像系佛昙港头林、鉴湖陈,东渡台湾开基时背到台湾作为保护神。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