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海南琼海农村民俗 回屋做清明

海南琼海农村民俗 回屋做清明

作者:不详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2020-06-02
海南琼海农村民俗 回屋做清明

一年一度清明节到来,大凡在外的游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老乡见老乡,常见的问候话是“清明回家(故乡)吗?”,海南方言便是“回屋做清明不?”。过任何节日,不叫“过”而是叫“做”,如做年、做端阳节等。而“屋”不只是限定于房屋,也可广指村庄、故乡)。

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但春节体现在文化层次、物质层次上,而清明则是体现在精神层次上。对于海南人来说,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国内游子,他们可以不“回屋做年”,但不可以不回来“做清明”。故此,一些地方往往将“乡友聚会、回报乡梓”类活动定在清明节。悠悠岁月、朗朗乾坤、茫茫人海,声声琼腔,一句“回屋做清明不?”,便把时间与空间、先人与后人、过去与现在、友情与乡情、他乡与故乡,连接在一起,包容在一起!

在那难得有白米饭、难得有猪肉吃的年代里,“做清明”往往是与“有饭团吃”“有肉吃”联系在一起。因为在清明节的前几天,阿母就买来金银香纸,晚上全家围在一起,迭成元宝状。

扫坟的当天,阿母凌晨便起床,煮好白米饭,趁热捋成饭团,将买来的五花肉白煮切成块,蘸上盐。太阳当空照,小鸟树上叫,阿母荷锄挑畚箕,带着子女上路。畚箕中除了饭团、白切肉、开水外,尚有金银元宝、毛笔、红色粉料、镰刀等。到了坟地,阿母用镰刀一一劈去各个坟墓上长出的密密匝匝的小灌木,用锄头锄去坟墓周围杂乱的青草,接着用畚箕挑来泥土,将坟墓一一培高,再挖来两块园形的土块置于坟墓的顶部,中间夹上一张大红纸……,然后手拿毛笔,蘸上红粉,填写碑文。伴着三柱清香袅袅而升,冥纸在清风的吹拂下,象黑蝴蝶似飞舞时,阿母与子女弟弟开始给坟墓三跪九叩头。

沧海桑田,如今,扫坟的仪式不变,但扫坟的人文景观已发生巨变。昔日崎岖的山村小道已是平坦宽阔的汽车道,扫坟的人流中有骑单车的、有骑摩托车的,也有全家租一辆乡下称“三脚猫”的农用车的,城里、海外归来者则包租一辆面包车,全家老少浩浩荡荡地奔向青山绿水、奔向田园山野;大车小车上大包小包的,包里有烤乳猪、面包、火腿肠、饼干、易拉罐饮料、矿泉水、时令水果等。扫完坟,把塑料布往地上一铺,就着新鲜的山野之风,伴着静寂的山林,家庭野餐便开始了!

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时至如今,除了通过扫坟,寄托后人的悼念与哀思外,清明节已被注入新的内涵——

其一、是作为一种怀旧活动。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这一切,都可勾起游子的乡情、乡恋、乡思、乡愁,撩起对往事或甘甜或苦涩的回忆。

其二、是作为一种寻根问祖的活动。那些白发人带着黑发人,穿梭于青山绿水之中,卷入扫坟人流里,带着一脸的肃穆和虔诚,在先人的坟墓前,痛说一番家史家谱,让“家族树根”深深地植入后代的心灵上。

其三、是作为一种全家踏青出游活动。对于身居繁华、喧哗的闹市,住在水泥森林里的人们来说,趁清明春暖花开时节,扑向大自然,置身于宁静的山野、美丽的田园中,让浮燥、疲惫的心灵稍作休息,尽情享受一下山水之秀、自然之美、宁静之趣!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