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十分忙碌。人们早早起床,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开始杀鸡、杀猪、做菜,为团圆年饭做准备。到了中午11点左右,人们便在八仙桌上摆放鸡、鱼、猪肉,开始祭祖。
文昌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文昌,无论多拮据的人家,借钱借米也要杀鸡,并将未切块的完整熟鸡摆在八仙桌上祭祖,文昌人无鸡不成年,一过中秋,家家户户就开始圈养文昌鸡,除夕的餐桌上少不了白斩鸡。
文昌人无鸡不成年,一过中秋,家家户户就开始圈养文昌鸡,因为从初一到十五,家家的餐桌上肯定都少不了白斩鸡这道菜。
除夕那天,许多人家院子里都会摆上一张八仙桌,正中摆一只今年家里养的最肥的“阉鸡”,两旁则满满地摆着猪肉、“咸鱼对”、“红蛋”和饭团等东西,然后由家里的长者行祭祖仪式,待仪式完毕,烧完纸钱放完鞭炮后,一家老小便围坐在一起吃年饭。从除夕晚上开始,家家点灯,屋屋有灯,昼夜不灭,一直至初四天亮才罢,此举俗称“发灯”(海南话“灯”与“丁”同音),取“添丁发财”之意。
到了晚上,团圆年饭是每家每户在除夕的重头戏。“鸡肥肉香鱼鲜”是团圆年饭的一大特点。“文昌鸡”是团年饭必不可少的主菜。文昌人过年,祭祀祖先,鸡是不可少的供品,认为鸡爬土觅食,双脚总是向后爬,用鸡来祭祀祖先隐喻有益于后代人。人们还喜欢有紫菜煮鸡汤,意指“紫气东来”、“财源广进”。
白斩鸡是团年饭的主菜,还有不少人用鸡汤、鸡油煮制文昌鸡饭,鸡饭配文昌鸡,味道更加清香爽口。
通常每户人家在这天都会杀上5、6只鸡,除满足当晚吃用,还为初一备用。在吃鱼之前,长辈都会叮嘱晚辈要用手中箸先戳下鱼头再戳鱼尾,然后夹鱼肉吃,意指希望晚辈做事能“有头有尾”。
吃完团圆年饭后,大家便开始忙活着在家里贴对联,贴福字,每家每户还会在鸡笼上、猪圈处、厨房内张贴“利是”,张灯结彩,还拿柚桔摆在神桌上,因海南话“柚”和“桔”与“又吉”谐音,表示新年“又”获大“吉”大利。并按俗情在桌上陈列三盅茶五盅酒,俗称“三茶五酒”。“三茶”敬“天、地、人”三“才”,“五酒”求“福、禄、寿、财、丁”五“福”。并用红纸条写“童言无忌”四个字贴在中堂屏风上,又在过厅门楣上粘上“迎春大吉”之类的横额。然后,清扫香炉中的“香脚、烛脚”、陈旧扫帚、陈旧灯盏和陈旧竹器,远抛于门口的十字路上,放一串鞭炮,谓之“送穷”。凡事俱为初一做准备。
年初一
丑时至卯时的时间里,依照通书所规定的吉时时辰上香祖先,告知新春的来临,然后又按照通书所指定的方位向天空迎接财神(喜神)登上神坛,与祖先并座。这时敬献茶、果,接着燃放又长又响的鞭炮,为祝颂财神在新年里赐予财运亨通,万事如意。过一个时辰,必须向财神“贡斋”即贡饭(意为初一首开伙)。
初一早晨,晚辈们须早早起床洗漱,然后穿上新衣给家里长辈拜年。长辈也给晚辈发“压岁钱”,希望子孙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长辈还会按人数将小红包放进一盒子里,让子孙们来“捡”,寓意子孙来年好运相伴。
之后,长辈将事先煮好并用红纸染过的红鸡蛋给晚辈“脱壳”。“脱壳”的步骤是:长辈拿着红鸡蛋顺着晚辈的头部、肩部下推滚脚部,嘴里念着“从头红到脚”的吉利话。然后晚辈将将鸡蛋剥壳吃完。
年初一也有较多禁忌:如不准打扫、不准杀生、不准出远门等。吃完早餐后,一家人品尝着糖贡、瓜子、香茗,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既温馨又热闹。
年初一拜年仅限于左邻右舍或同村兄弟叔侄,在拜年时,彼此都恭敬地向对方说“恭喜发财”类的吉利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