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黄帝内经》: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

《黄帝内经》: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2-28
《黄帝内经》: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书籍,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都在指导着整个中医体系和中医学术的发展。《黄帝内经》是学习和研究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重要典籍。

在远古的黄帝时期,人们的生活资料十分匮乏,生活环境非常艰苦。遭受野兽的伤害和烈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是常有的事情。打猎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肢体折断等事故。那时,没有人懂得用药物治病,更不用说预防了。因此,由于病、伤而死的人越来越多。黄帝为此事愁得寝食难安。

一天,黄帝和部下进山狩猎,一只老虎突然向他们猛扑过来,黄帝急忙拉弓射向老虎。可是箭只从老虎背穿皮而过,受伤的老虎逃走了。几天后,有人发现这只老虎的伤口没有血迹,也没溃烂。黄帝很奇怪,就立刻命人前去察看。察看的人回来说:“老虎在一片树林里专门寻找一种长叶草吃,而且边吃边用舌头舔背上的伤口,伤口已慢慢愈合。”黄帝便派人把老虎吃的这种长叶草采集回来,专门给部落里受伤流血的人吃,结果收到止血止痛的效果。黄帝兴奋的说:“看来,野兽有时比人还聪明。”

还有一次,黄帝手下驯养动物的一个能手王亥在训练一只熊时,失手将熊的一只后退打断。有人说:“这是一只母熊,留它一条命,也许还能生育小熊呢!”王亥听后就放了这只断腿的母熊。母熊一颠一跛地钻进树林。

几个猎人正要射杀它时,发现这只熊在草丛里刨一种雪白的草根。每刨出一撮,先放在嘴里嚼一阵,然后吐出来,再用前掌轻轻地敷在被打断的后腿上。猎人把看到的情景报告给黄帝。黄帝就又派人去森林里察看。十几天以后,察看的人在另一片树林李发现了这只熊,它的断腿已经长好了。听说后,黄帝就叫人把熊刨过的这种草根从地里挖出来,捣烂以后贴在损伤筋骨的人身上,结果伤都治愈了。

黄帝由此受到启发,明白自然界有很多种东西可以用于治病。于是他命雷公、岐伯二人仔细地观察和记录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并进行研究和试验。最后,黄帝把它们正式整理出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华民族第一部医药著作—《祝由科》就这样诞生了。为了纪念黄帝的功德,后世人综合了黄帝时期名医的医术并编订成书,定名为《黄帝内经》。

黄帝升天后,相继出现的战国的扁鹊、东汉的华佗、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等人都吸收了《黄帝内经》在医药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为世人寻药看病,并著书立说,成为一代名医。

《黄帝内经》现在分为两本书,一是《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二是《灵枢经》,简称《灵枢》。《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素”字,可作根本解释;“问”就是黄帝问岐伯的意思。《灵枢经》中的“灵枢”二字,明代名医张景岳有这样的解释:“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人身属于阳的精气叫神,属于阴的精气叫灵,是说这本书论述了“神”与“灵”的关键扼要的内容。《素问》和《灵枢》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

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