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传说 > 趣说昆山俗语故事

趣说昆山俗语故事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11-14
趣说昆山俗语故事

趣说昆山俗语故事

摇笑

熟食店把猪尾巴叫摇笑,源出明初。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忌讳很多,谁触犯了他的姓氏,就会祸从天降,不是充军就是杀头。因为猪和朱同音,凡熟食店卖猪身上的东西,都不敢说“猪”字。但生意要做怎么办?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昆山人很聪明,为了便于交流,造出了好多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如,猪肉叫“天堂”,猪耳朵叫“顺风”,猪眼睛叫“照子”,猪头肉叫“三勿精”,猪舌头叫“门枪”,猪尾巴叫“摇笑”。

猪肉叫“天堂”,是套用了天堂地狱这句成语。昆山话中狱和肉同音,本来叫“天堂地”以歇后语的方式表达“天堂地”就是肉,也许说“天堂地”有点罗嗦,后来省略成“天堂”。昆山人对这种表达方式另有一种说法,叫缩脚音,如某人姓张,平时霸道,招惹不得,谈论他时不敢直指其姓,就用缩脚音“肚膨气”替代,昆山方言中有“肚膨气胀”一词,“胀”和“张”谐音。

猪耳朵叫“顺风”,是从神话中“顺风耳、千里眼”得来,但猪眼睛却不叫“千里”,而叫照子。因为民间把人的眼睛叫“照子”,把托盘卖眼镜的称为“照色行业”。

猪头肉叫“三勿精”。因为猪头上只有皮、骨头和肥肉三样,都不是精肉,所以叫“三勿精”。(当然猪头的嚼肌是精肉,但不多。)

猪舌头叫“门枪”,顾名思义,把猪的嘴巴比作大门,舌头比作枪,门里一竿枪,那是形像比喻了。

惟独把猪尾巴叫摇笑,乍看之下有点莫明其妙。其实,这名词起得很到位,很形像。大家知道,猪狗之类畜生表示高兴时,面部看不出来,但看到它们频频摇动尾巴,就知道它们心情愉悦,好像在笑。所以,把猪尾巴取名摇笑,很有创意。(周刚)

门枪

猪看到主人给它喂食时,和看家狗一样会使劲地摆动尾巴,表示在高兴地“笑”,所以人们把猪尾巴叫“摇笑”。但猪的舌头,为何昆山人叫“门枪”呢?

公元1364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带着文武大臣回到安徽凤阳的故里,设宴招待随行人员。朱元璋把军师刘伯温安排其左,另一位军师朱升安排其边。朱升很是恼火,绞尽脑汁想置刘伯温于死地。酒过三巡,朱升指着餐桌上的一碟冷盆——猪舌头,向刘伯温请教其名。对于朱升突如其来的发难,刘伯温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因为他知道朱元璋姓“朱”,和“猪”同音,如果说猪舌头,那是犯忌的,会招来杀身之祸。这时,不久前他险遭迫害的一幕浮现在他眼前——明军攻占武昌,他穿街走巷去张贴安民告示,冷不防一溃兵从一扇门里伸出一杆枪,若不是他身旁卫士眼快手捷,险些会结束他的性命。想到这里,刘伯温提起酒杯呷了一小口酒,不紧不慢地说:“这叫‘门枪’,这个菜名老幼皆知,想不到堂堂大军师竟会用这种考题在皇上面前考我。”

事后,朱升向刘伯温请教“门枪”出点。刘伯温说:“猪的嘴巴象一扇门,猪的舌头就象门里边伸出来的一杆枪”。数百年后,“门枪”的芳名就流传了下来。(王长根)

碰钉子

出门办事,遭到对方拒绝或者被对方训责,结果没有把事情办成。昆山方言中统称为“碰钉子”。这句俗语有个出典。

封建时代,凡官府衙门和官员人家的大门,门框周围都用石条砌成,为显示庄重,门上还用铜皮包紧,并钉有各种花纹的铜钉,十分耀眼。平时大门常常关闭,一般人不容易进去,如有人进门求助,或是客人前去拜访,门公也不随便放人,要先去通报主人,得到主人同意后,才将客人引进门里。

事情就出在门上。旧时有一位穷人,因家里断炊,揭不开锅了,就想到城里做官人家的亲戚去借贷。他到了官府人家门口,只见大门紧闭,就只得在外面碰门。门公开门一看,认得是穷亲戚,又将大门关上了,不放他进去。那位穷人不死心,继续在外碰门,碰门时碰在了钉子上,由于碰了好长时间,手掌都碰痛了,仍不见开门,最后他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家里人问他:“借到了吗?”他说:“人都没有见到,哪能借到呢!”家里人又问道:“你的手怎么碰痛了?”那人说:“碰门碰在钉子上。”

旧时,去大户人家碰门碰钉子十分普遍,由此“碰钉子”就成了一句俗语,被广泛实用,凡得不到对方支持或回绝的,都被称作“碰钉子”。(高柏勤)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