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文章列表
一、婚嫁用具 始兴县东湖坪村民的婚嫁十分讲究,且很隆重。使用的用具繁多并有严格的先后排列之分。大多用具都是用上等木材精雕细凿,油漆、贴金制成。具体用具和迎亲队伍顺序大体是这样的:
当父母或祖父母弥留之际,要把他(她)移于厅堂,男左、女右,地板用竹笪垫底,上面挂纱帐,垫好枕头,头向内,脚向外。古礼逝世者男在厅堂,称曰正寝。女在卧室,称内寝。父母称高堂,父母将逝前皆移于厅堂,
三圣公王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是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村民的民俗。 在大埔县三河镇有个名叫梓里村的村庄,是原国民党抗日名将范汉杰的家乡。村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依山傍
三山国王是发源于中国广东潮州府之信仰,也是迁徙到粤东的客家先民的保护神。 三山国王,是山神的尊称,它是自然山岳的神格化。三山,指的是广东潮州的独山、明山、巾山的三山神。传说三山国王能
“漾”为石城方言,意为人来人往,“过漾”即众人来往欢聚,祈福祈平安。在石城,“过漾”这一天,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亲朋好友,邀请剧团开锣唱戏。这一天,是全村老少的欢庆日,更是年轻人的狂欢节。
数年前前,笔者曾偕友人驱车数十公里,来到广东梅州平远县仁居镇的六吉村,为的是近距离考察当地流传了600多年的传统民俗活动——“迎相公”。客家地区的酬神活动,是个非常普遍的民俗现象,然而在这个与江
信丰县安西镇有上堡、中堡和下堡。安西三堡人具有独特而淳朴的风情习俗。数百年来,老表们在日常生活、红白喜事中,宴请亲朋好友叫请“老爷会”。每年八、九月份,尤其中秋前后10天农事稍闲时,老表们轮流在
服饰 民国时期,富者穿绸着缎,绫罗加身;贫者自织“家机布”,穿土布衣。城镇居民大多穿洋布”。男子一般穿“唐装”,上衣开胸对襟,布纽扣;女子一般穿“大襟衫”。男女裤子均带缚、褶腰、大裆
农历正月廿六,是武平县万安镇民间祭祀元代魏侃夫的日子。 魏侃夫,元代至正年间任武平县尹,辞官后率家眷隐居城北刘坊镇居住。刘坊镇,即今万安镇。为防盗御侮,率乡民构筑土堡,被小人诬告,朝
位于成都东山地区的十陵镇,大部分居民都是客家人,他们群聚而居,形成一个个村落。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母语,传承着客家的传统风俗。本文拟介绍客家风俗中的婚嫁习俗。需说明的是,文中所谈及的只是一个较狭小
惠州西湖地处市区中心区域,千百年来,惠州古城绕湖而建,老百姓临湖而居,不断繁衍生息,逐渐流传下来一些独具惠州特色的民俗文化,大多以会节为主,如“朝云会节”“金花会节”“青草姑婆会节”等传统民俗,
“跳火堆”是梅州丰顺的一项民俗活动,元宵节前夕,这项热烈壮观、振奋人心的民俗活动在丰顺县汤南镇真丰村举行,吸引了众多当地和周边县镇的群众、摄影爱好者等前来观看。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二,
从清末开始,大埔县高陂镇便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一举行“迎景"的民俗活动,也是传统的迎神活动,当地人又称之为”闹二十一埠“。迎景活动,体现了当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旨在祈求”大帝“庇佑当地
大埔县百侯是粤东著名的文化古镇,民俗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其中与唐代高僧“惭愧祖师”相联的节庆颇具客家农耕文化特色:元宵迎师爷“太平福”;二月初九敬牛节、祚牛福;十一月师爷出巡等。供奉惭愧祖师的“龙
从晋代起,佛教开始传到南方客家地区,唐代佛教在客家地区已相当兴盛。赣县田村的契真寺,建于晋代,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 建寺初期,契真寺香火并不旺,传说一个傍晚,有18个僧人云游到
“石上割鸡担灯”是一项典型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动,其传承在江西宁都石上村,已有1000多年的传承历史。 相传唐朝未年,从山东,浙江,湖南等地迁来几十户人家在石上建草蓬居住。其中有一李姓人
陆河县北溪鹿洞祖庙特色民俗文化闻名遐迩。据悉,自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以来,淳朴的客家民俗文化在这里不断沉淀,凝聚成有地方特色的祖庙文化。 鹿洞祖庙乃河口北溪朱氏四世祖云溪公太于
花萼楼坐落在粤闽边陲的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45公里,是广东省最早、最大、保留完好的客家民居土围楼,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花萼楼里香火缭绕,锣鼓喧天,一年一度的新
迎“姑婆”是大埔县大麻镇的民间习俗,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历经二百多年的传承,成为大麻最为盛大的民俗节日,被列入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丙申年正月廿四,在年味渐行渐远之时,笔者结友前往
在广东陆河,人们每到农历十二月中下旬,都要进行“还福(完福)”活动。“还福”是陆河人宗教信仰的形式之一,也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何谓“还福”呢? “还福”就是人们年初
六十多年前,陆河人在农历每年七月十五(人们俗称“七月半”)的前夕和当天,都有举行祭拜“孤鬼”活动的风俗习惯。陆河人称这种做法叫“示孤”。陆河人举行这种活动历史悠久,现已很难考证起始于何时。
“捡骨葬”是南方百越人的古老葬俗之一。 捡骨葬起源 战国时期的《列子》及《隋书》等史籍,都记载了古代百越人居住地区的一些二次捡骨葬习俗。曾经流行于广大的中国南方地区,瓯越
俗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身为上世纪70年代的知青,笔者初到农村,曾有幸目睹了队里一位农友整个建新房过程。 倘若要新建房屋,先得选择房基。一旦房基落实,必定请风水先生选定宅基,
太平庙会的所在地是丽水市莲都区太平乡,古称甘泉里、太平里、和乐乡等。金端公庙古称惠应祖庙。地处太平村村头,俗称太平殿。惠应庙会也因此称太平庙会。2006年11月和2007年1月区市政府分别发文公
清流客家地区节日繁多,进入秋冬季各种庙会一个接着一个地举办,各具特色。农历9月,清流县嵩溪镇就有连续五天的庙会,游花灯、抬菩萨、唱大戏、吃流水席,以及各类物资交流,宾客云集,很是热闹。
众所周知,农村白事禁忌多,尤其偏远地区农村。如果村里谁家遇上白事,参加葬礼者如果不知道这些禁忌,不仅会被村里人说没教养,还会闹出许多笑话。 1、忌,在外去世的人直接回家。因受传统习俗
巍巍崇山、潺潺流水滋润和孕育了长校客家多彩的民情风俗。尤其是对祖先及神明的崇拜,在民间至今仍保持着传统习俗。 祖先崇拜 长校对祖先的崇拜是极为重视的,可以说是放在各类民
长校民间玉皇信仰始于民国16年(1927年)。这之前,只是对“天公”作一般朝拜,没有举行集体的庆典活动。 民国16年,乡人从邻近的建宁县里心乡带回玉皇经卷,组织以信仰玉皇大帝为宗旨的
赖坊人的传统庙会 官坊庙会 官坊庙会,从正月十一至十五日紧密地将元宵结合在一起为期五天,在这五天里全村必须斋戒。若执办当年“上元福首”的家庭,全家斋戒时间还要提前2一3天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是林畲舒梅岭丘姓人在宗族祠堂里举行传统祭祠活动的日子。将祭祠定为清明之前,为的是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对祖德精神的宏扬。也有先祭祖祠再扫各房祖墓之意。 祭祠是客家民间的传
居住在清流县嵩溪镇的客家人,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和八月初一,都要举行祭厉坛活动。 所谓厉坛,其实就是建造一座坟墓,但墓穴里埋的不是哪个具体亡故者的骸骨或骨灰,而是埋一写有字的银牌,泛指
清流民间对外公、外婆、母舅的叔伯兄弟通称外家。当地百姓敬外家的礼俗源远流长,平时也罢,遇有婚丧大事也罢,对前来作客的外家客人招待,无论如何都比一般亲戚朋友更加尊敬。 在平时,外公外婆
清流传统祝寿习俗是逢十过生日,俗称“做寿”“庆寿”,龙津、嵩溪镇叫“做十”。也有些乡镇如田源一带是逢一过生日。有些乡镇小孩十岁生日相当隆重,会宴请许多亲戚朋友。孩子成年后,却又遵循“三十无人做,
清流妇女生育有许多习俗。大致有催生、坐月子、报喜、满月酒、开荤、剃头、安名、百日、过周等。 催生 催生就是催孕妇生产。过去十分盛行,出嫁女儿怀孕后,母亲探明女儿怀孕月份,
清流婚嫁习俗,基本上延续和保留中原汉人古代的婚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这些古老的婚嫁习俗仍在乡村保留。 提亲 提亲即“六礼”中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七日,是清流县嵩溪镇上坑亭自然村传统的五通庙会,庙里供有五通尊王、泗洲老佛、马氏仙娘等诸神。 说它传统,是因为我们自懂事起就有五通庙了,就有五通庙会了。不过,长辈说以
在我国历史上关于狗的传说与典故很多,在清流县长校镇荷坑东山自然村就流传着一个唐朝名相萧禹与义犬的动人传说及扫狗墓、祭狗神的独特习俗。 东山是一个古老的客家村落,村里的萧姓是唐时由中原
粤东北山区,古时被视作南蛮之地,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艰苦,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的农业收成很大程度上“靠天讨食”,因而这里的农业祭祀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在五华县双华镇虎石村,至今仍保留着一个传统的农业祭
陆河县是1988年初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最年轻的客家县。在陆河居住的民众祖先都是几百年前从中原南下,几经辗转,才来到这里居住。他们虽然和闽南文化和白话文化相互影响,但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客家传统文
时间:正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 地点:百侯镇侯南村 太平福是百侯侯南乡民每年举办的大型祭拜活动。 相传明末清初,自然灾害连绵不断,气候变化无常,时白堠(百侯的前称
首页 上一页 [ 第3页/共107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