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陕西宁陕城隍庙庙会

陕西宁陕城隍庙庙会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2-20
陕西宁陕城隍庙庙会

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东连商洛,西接汉中,背依安康,直面西安,是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人口7.4万,境内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宁陕城隍庙地处宁陕县城北5公里,坐落在老城村(老县城)北门外长安河沙洲之上。城隍庙院内绿树成荫,古松、古柏、竹林郁郁葱葱,造型各异的花卉盆景与殿堂楼阁相映成趣。院外清澈的长安河水环绕庙宇四周,整体建筑呈上水船造型,素有“金鸭浮舟”之传说,“月镜双辉”之美称,绝妙之处还在于两百多年来经历无数次洪水袭击而安然无恙。

宁陕城隍庙庙会在陕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庙会的参与群众和客商也以本县和陕南的各邻县为主。近些年来随着庙会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参与的群众都有三四万人之多。其中本县的有城关、汤坪、筒车湾、四亩地、太山庙、龙王、旬阳坝、皇冠、江口、金川、广货街等乡镇的群众;邻县的以石泉、汉阴、佛坪、柞水、镇安一带为主;远处的可到达西安、安康、汉中等地。

据乾隆五十七年城隍庙碑石记载,宁陕城隍庙庙会始于清乾隆年间,又有之后的碑石记载这样的庙会活动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末年。解放后,因庙宇损坏严重,庙会活动曾一度中止。1994年庙会活动初步恢复,除了恢复传统的庙会活动外,文化交流、物资交流活动也成了庙会的重要内容。

宁陕城隍庙庙会以民间信仰活动和传统文化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渗入集市贸易内容,是陕南地区城隍神信仰的核心空间和胜地。佛、道及民间吉祥神共处一庙,香客各取所需,和谐共处。宁陕城隍庙庙会是宁陕及周边地区香客的活动空间,香客们以进香赶会的形式,表达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广大群众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通过庙会活动形式,展示传统艺术和技艺,宣扬惩恶扬善的思想。除传统的庙会文化活动外,宁陕城隍庙庙会还渗入了许多现代文化内容和集市贸易内容,是宁陕及周边地区群众文化、物资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宁陕城隍庙庙会有着公益助善,民主自治,自办庙会,体现了民众的组织协作能力,起到了凝聚民众的重要作用。宁陕城隍庙庙会是陕南地区有名的庙会之一,承载着大量的民俗事象,受到民俗学者的重视,围绕其进行的学术考察会一直延续下去。

宁陕城隍庙庙会由会首组织举办,会首由庙里主持、总约、道会司、绅首等轮流担任组织庙会活动,这种传承形式延续到民国末年。乾隆五十七年城隍庙碑石载:“官无公项,捐派无由,……各路总约储朝济、汪家兴、彭彬美、李垂万、张启华并个散约等,于每年春初三月各庙献戏三日,设牲备,循序报答诸神,众人乐从其事,以垂为定例,限为定期,窃愿首事者,轮流经理……。”

嘉庆二十年(1816)碑石记载,这一时期主要由王一来(住持)、邱高陛(住持)、刘肇庆(四班)、王开元(分约)人等担任会首。光绪十八年(1893)碑石记载,这一时期的会首主要有龚明才(住持)、胡咸凯(八房)、王润利(保合堂)、周庚(绅首)人等。民国二年(1913)碑刻记载,这一时期的会首主要有黄永禄(道会司)、焦沛生(住持)人等。民国末年至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庙宇损坏等种种社会原因的影响,庙会活动的举办都是时断时续,庙会的一些传统礼仪和民俗文化内容基本上是通过群众的口口相传和一些小规模的活动才得以传承下来。

1994年,传统的“四月八”庙会正式恢复,由首任城隍庙文管所所长张家明任会首;1998年传二任所长张诗海;2007年传主持张燕。

如今的宁陕城隍庙庙会,除了保留传统的庙会文化活动之外,农副产品物资交流又成为了庙会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来,庙会规模越办越大,交流之农副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已成为宁陕县乃至邻近各县客商、群众届时必赶的一大盛会。

宁陕城隍庙庙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扩展了它的内涵,成为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物资交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盛会。由此派生出的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在当地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宁陕城隍庙庙会已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