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3-07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

《水浒传》所描写的北宋末年社会背景,酒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这部文学名著中的酒行为、酒文化的显要地位和作用。它对酒文化的描写,无论是文字篇幅之多,还是酒文化涉及的人物和渗透的广度,还是作为艺术手段在构成故事情节,推动和激化矛盾的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是其它作品无法比拟的。

《水浒传》作为一部表现英雄豪杰的小说,许多故事也是从酒中生发出来的。书中所提到的酒名,有“透瓶香酒、茅柴白酒、玉壶春酒、蓝桥风月洒、头脑酒”等等。

武松过景阳冈前喝的便是“透瓶香酒”,又叫“出门倒”;武松醉打孔亮时所在的酒店,卖的便是“茅柴白酒”。宋江、戴宗和李逵在琵琶亭喝的是“玉壶春”;而在浔阳楼,让宋江醉后题诗惹祸的则是“蓝桥风月酒”。而更绝的是第51回里提及的“赶碗头脑酒”,饮法别致,是将肉及杂味放入大碗,再注热酒而饮。真可谓酒肉朋友了。

《水浒传》中的酒从纯度和质量区分,有白酒、清酒、浑酒、水酒和老酒等。

白酒指优质纯正色泽清亮的好酒;清酒次之;浑酒指土法酿制的酒,即所谓“村醪浊酒”;水酒是指味淡如水的薄酒,有时却主人对自家酒客气的说法;老酒是陈年佳酿。

《水浒传》中的酒具,大的有桶、瓮,中的有瓢、角、旋、壹、瓶、葫芦,小的有杯、盏、盅、樽等。

鲁智深酒后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时则一口气喝上一桶,二闹五台山则是先畅饮10瓶,接着又吃了一桶。

《水浒传》中的酒楼相当豪华富丽。如东京的樊楼、江州的浔阳楼、大名府的翠云楼等。书中第66回这样写翠云楼:“上有三檐滴不,雕棵绣柱,极是造的好,每日笙歌聒耳。”此外,快活林里的“河阳风月”酒店也非常气派。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无一人不以饮酒为快,不仅嗜酒如命而且无酒不勇。如此之多的将领,面目性格各不相同,但在饮酒这一点上,却是如此一致,毫无例外。更令人惊叹的是《水浒传》回回都有饮酒或酒宴的描写,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酒的描写不仅面广、量大,而且诸多酒行为,酒场面独树一帜,妙趣横生,是刻划塑造人物、剖析人物灵魂、袒露人物情怀的重要手段。

以酒写人,畅酣淋漓者莫过于武松了。武松自幼与哥哥武大郎在阳谷紫石街居住,兄长靠卖烧饼将其抚养长大,后入少林寺学武,练就一身好本领,兄弟二人情意至深。构成武松基本性格的主要情节,发生在阳谷的诸如景阳冈打虎、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等。从不同的场面细致而逼真地描写了武松的豪侠、刚强、仗义及粗中有细等性格的多个侧面。假如对武松的描写抽去了酒,他将是血肉全无、黯然失色了。

被称为千古奇闻的景阳冈(属阳谷县张秋镇)武松打虎,最精彩的不外“吃酒”和“打虎”两处。而“吃酒”又是“打虎”的缘起和铺垫。没有酒威、酒兴和醉意,没有武松和酒家关于“有虎”的口角,武松是断然不会冒昧过冈的。至于武松吃那“三碗不过冈”的过程描写,始终是围绕着武松的豪饮,与酒家展开了一系列的瓜葛。酒家卖酒多多益善,本是天经地义,而这“透瓶香”“出门倒”的主人,淳朴善良,出自声誉和仁义,却再三劝阻,不给添酒。武松越是连赞好酒,酒家越是不肯再给,曲曲折折、争争吵吵、威逼恫吓,那小小的酒家怎拗得过这彪形大汉,最后终于使他尽兴,共吃了十八碗,才踉踉跄跄离了酒家,奔上了景阳冈……凡夫俗子,三碗酒即可醉倒,武松连饮十八碗却正好借助酒力除了那吊睛白额大虫,真可谓奇人、奇量,产生了奇勇、奇威,借酒收到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为后人留下千古佳话。

《水浒传》写酒,始终把酒作为架构故事情况、塑造英雄形象的有力手段。梁山108好汉,个个能喝善打。真乃自古英雄爱美酒,酒助英雄扬威名。众多精采情节都离不开酒在造势,所以说:“无酒不英雄”,这对《水浒传》来说真乃真理。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