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广东陆河南万吉象歌

广东陆河南万吉象歌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7-29
广东陆河南万吉象歌

《南万吉象歌》早年产生于一个民间传说。

南万,古称“万畲”。传说清朝年间,万畲山区瘟疫流行,灾害连年,百业萧条,民不聊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突一日,万畲上空金光万道,遍地通红。金光中出现一头大象徐徐降落于地上,随之消逝。从此,万畲瘟疫循去,万物复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群众得以安居乐业。

当地群众则把大象视为吉祥的化身。为让吉祥长驻,民间巧匠采用竹片为架,用布成皮,制成大象,取名“吉象”,并以当地流传的山歌,配以吉祥的歌词一代代演唱下去,继承发扬。

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歌唱内容却不断更新,逐渐演变成现今的山歌对唱形式出现于民间,成了当地固有的一块古老艺术瑰宝。

今天,“吉象歌”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妇儒皆知,四时吟唱,朗朗上口的民谣。它用最原始的音乐表现形态,抒发人之所思、所感、所见、所闻。以通俗的词句唱出来,以人们“劳作”、“感叹”、“幽默”、“爱恋”……等生活在情形,活生生地表达出来。

《南万吉象歌》,究竟源于何时?根据当地最年长村民所提供线索和有关“客家人”南迁史的记载史料考究,参以当地村民各姓氏族谱,南宋末年(1278年),万畲已有客民居住。且大多数为江西、福建等地迁入,属第四期南迁客民(即随宋帝 南逃汉人)。以此类推,《吉象歌》在当地流传至今有数百年之久,清代已盛极。

《吉象歌》主要流行在南万镇万全村,过去逢年过节,在人口比较集中的禾坪上“舞象”,引来周围百姓男女老少观看。一只大象由两人撑着慢步,或进退行走,前面由肩挑花篮的小姑娘引路,紧接着象奴牵象,扮阿公者头戴毡帽,脚穿长统靴,手拿象鞭赶象,在禾坪上呈圆形徘徊行走,边走、边停、边对唱。原始的曲调在锣鼓队伴奏下颇有一番情趣,后来采用录音机、VCD片配音,优美的歌调与节奏,大象栩栩而生的舞步,使整个场面十分壮观,引人入胜。

《吉象歌》自始至终告诫教育人们要勤劳善朴、勤耕勤读、要知荣知耻、不沾“黄赌毒”、邻里要和睦相处、诚实做人等。

2006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