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广东梅州客家人与蛇的渊源

广东梅州客家人与蛇的渊源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4-17
广东梅州客家人与蛇的渊源

蛇与龟一样,在我国古代就被视为灵物。有些少数民族把蛇作为他们民族的图腾。

梅州客家人作为从中原一步步迁徙过来的特殊民系,对蛇的态度是很微妙的。人们称呼“蛇”为“蛇哥”,其中的亲切可见一斑;说一个人做事有头无尾叫“虎头蛇尾”;称社会上三百六十行,各人有各人的谋生手段叫“蛇有蛇窿,公式(青蛙)有公式窟”;称心肠毒辣的人“蛇蝎心肠”;称以美色行骗的女人为“美女蛇”等。

一方面,梅州客家人有捕蛇吃蛇的习惯。他们把蛇与小母鸡和猫一起煲汤,就是一道名菜,美其名曰:“龙凤虎。”

在野外劳作的农民,几乎是逢蛇必打,当然胆小怕蛇的人除外。在客家地区,向来都有以捕蛇为业的人。他们通常是用自制的蛇药去捕蛇,之后把蛇拿去卖钱,以此谋生。很多捕蛇的人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不过,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捕蛇的人,往往最终却被蛇咬死。

记得我小时候,曾经听祖母讲过一个叫张花开的捕蛇师傅的故事。具体是什么朝代的事情, 祖母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据说那个张花开可是个远近闻名的捕蛇师傅,一生捕蛇无数。当时,有个地方有条大蛇,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能够把人吃掉。而且,那条蛇不但吃掉了百姓养的很多牲畜,还吃人,成了当地的一害。张花开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决定为民除害。一切准备妥当后,他带着最得意的两个弟子去为民除害。

据说,他事先涂了一身的蛇药,两手握着两把锋利的尖刀。他交待徒弟,等到大蛇出现并张开大嘴时,他就会拿着两把刀,跳进蛇肚里去,等到蛇药发作,蛇就会不断翻滚挣扎,那个时候,两个徒弟就上前剖开蛇的肚子,那样他就可以出来。没有想到的是,张花开跳进大蛇肚子后,大蛇拼命翻滚挣扎。两个徒弟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场面,面面相觑,束手无策,他们的师傅就这样与蛇同归于尽了。

另一方面,梅州客家人对蛇有敬畏之心。老一辈的人认为,进到了屋子里面的蛇就不能杀掉,应该放生。最好把蛇装起来放到河边去,封它做龙王。如果打了进屋的蛇,那么对屋主是不吉利的。笔者前面提到,客家人有在野外打蛇的习惯,但是,野外的蛇,有些也是不能打的。比如“蛇将军”。所谓“蛇将军”,其实是一个比较隐晦的说法,指的是正在交配的蛇。据说,打了“蛇将军”也是很不吉利的。特别是大的“蛇将军”,更加不能打。

记得在笔者小时候,临近的镇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发现了大的“蛇将军”,本来他也知道那个禁忌,不过他求财心切,于是就是打了那“蛇将军”,其中一条被他打得受了重伤,走不了。另一条受了轻伤逃走了。他把受了重伤的那条蛇拿去卖了。有几十斤,卖了几千块钱。当时几千块可不是小数目。是杀掉后一截截卖掉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不久之后,他唯一的孙子得了怪病,几乎弄得倾家荡产才把孙子的小命救回来。那件事情被传得沸沸扬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附近的很多村子。

浅谈与“蛇”相关的客家俗语

不同品种的蛇有不同的特性,客家人与蛇打交道有深邃的智慧,创造出相当丰富的词汇和俗语,通常使用比喻、拟人和借代等手法,表达生动、准确。

一、比喻心态与性格品质

蛇嫲:无事生非、骗人的家伙。

死泥蛇:愚笨、不灵活的人。

两头蛇:两面三刀,搬弄是非的人。

嗙胲蛇:也叫饭杓蛇、眼镜蛇,喻来势汹汹的家伙。

大南蛇:形如蟒,喻懒于行动,惯于被动使唤的人。

蛇舌猎鼻:到处寻事造谣

蛇话鬼话:讲风凉话;讲俏皮话。

蛇过蛇绝:无中生有到极点。

死蛇懒拐(蛙):一动不动,懒惰成性。

死蛇烂拐(蛙):边脚废料、劣质的材料。

蛇鼠一窝:形容互相勾结,共同干坏事的一伙人。

蛇声鬼叫:无中生有的闲言;嘲讽和攻击;调侃的闲话。

人家都寻蛇打:人之所求,正我所觅,货源紧缺。

人心不足蛇吞象:过分贪而害了自已。

拿人家个手捉蛇哥:找别人来冒风险,替罪。

人话蛇,悉嗦蛇;人话拐,哔剥声:人云亦云;附和;见风驶舵。

山精唔曾见过大蛇屙屎:原指山里人未见过“大城市”。喻未见过世面,孤陋寡闻。

南山有老虎,北山有大蛇:为自已的懒惰开脱;缩手缩脚,畏惧不前。

二、阐述事理

养蛇食鸡:引狼入室,养虎为患。

蛇死脚出:水落石出,原形毕露。

虎头蛇尾:做事前后反差大,有始无终。

打草惊蛇: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关键点。

秆索会变蛇:形容本分之人也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发生本质的蜕变。

蛇有蛇路,拐有拐忽(窟):各自有门道。

隔夜茶,毒过青竹蛇:指隔夜的茶,不得食用,是夸张的说法。

蛇过正捭(擎)棍,贼过正闩门:事前未提防,事发造成损失后才匆忙补救,事态无法挽回。

十条泥蛇唔当(不如)一条青竹蛇:十个平庸之人,倒不如出一个强者。

一朝分(被)蛇啮(咬),十年怕秆索:心有余悸,草木皆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