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民俗旅游 > 贵州中国之最(二)

贵州中国之最(二)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6-28
贵州中国之最(二)


21、最古老的情人节-台江姊妹节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是苗族传统的“姊妹节”。在这些日子里,按照贵州黔东南州苗家的传统习俗,要吃姊妹饭。姐妹饭是姑娘们上山采摘野生植物的花和叶,用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熟而成的,吃罢姐妹饭,姑娘与小伙子们身着节日盛装和民族服装,欢天喜地来到陡水河畔, 参加娱乐与体育活动:游方唱山歌、吹芦笙、沙滩踩鼓、鸣锣击鼓、跳芦笙舞、划船、斗牛等。

22、最神秘的公路-24道拐

“二十四道拐”是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古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是在晴隆县境内的古鸦关驿口凿山开路建成的盘山弯道,长约4公里,每道拐仅几十米长,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贵阳以西黔滇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要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交通建筑类5级旅游资源。

23、最美后花园-花溪

花溪是贵阳有名的风景区,它是高原明珠,它是贵阳的后花园,位于贵阳市西南17公里处。“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当年陈毅副总理为花溪题咏的瑰丽诗篇,已勾画出花溪山水美的倩影。

24、最大的侗族聚居县-黎平

侗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据传是古代驼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贵州省黔东南州是我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而黔东南州黎平县则是我国侗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侗族人口35万。有“中国侗都”,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现有特级旅游景点2个,一级景点25个,二级景点37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25℃。 黎平是侗族女神“萨”诞生和起义成仁之地,是侗族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侗族文化原生态保留地,侗族风情浓郁、古朴、纯真;是侗族大歌的主要发祥地、侗戏的原生地。黎平是现存侗族鼓楼最多的县。

在这里,农村侗族节庆活动众多,几乎月月都有;各种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寓言、谚语在民间仍广为流传。黎平侗族服饰款式多样,或富贵华丽,或神秘古朴,或简约素雅。黎平是八百里侗疆的腹地,是最典型的侗乡,是中国侗族文化中心,有着“侗都黎平”之美誉,因黎平的侗族大歌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而被称为“侗族大歌之都”。

25、最美丽的疤痕-马岭河大峡谷

马岭河大峡谷有“地球上最美丽的疤痕”之美誉,位于贵州兴义城东北6公里,马岭河发源于乌蒙山系白果岭,上游叫清水河,中游因两岸有马别大寨和马岭寨而称马岭河。集中展示了云贵高原岩溶地貌的典型特征,雄奇险峻、幽美壮阔,是古代造山运动造就的一条地球大裂缝。地缝全长75公里,最深处有300米,谷底的水流落差为1000米。这里在远古时代是一条地下暗河,随着地壳的变化和水流的冲洗,熔岩坍塌暗河变成谷地,周围的河流同向这里倾注,形成多条瀑布,故此也有“天沟地缝百瀑谷”之名。

26、最美的喀斯特峡谷-北盘江大峡谷

北盘江大峡谷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境内。集峡谷风光之大成,以系列喀斯特及丹霞地貌大峡谷景观著称,为贵州峡谷之最。《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10期评选“中国喀斯特景观之最”的最美喀斯特峡谷,北盘江大峡谷榜上有名。这条峡谷集峰林、溶洞、怪石、瀑布、伏流、花滩、旋塘和原始森林植被于一体,既有长江三峡的秀丽险峻,也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雄奇壮美。在这段峡谷中,还萦绕着远古壁画、古城遗址等夜郎文化之谜,以及铁索桥、摩崖石刻、古驿道等人文景观。

可以说,北盘江大峡谷是贵州西部旅游线上的一个新亮点。也是“迂回曲折的画廊”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再现。特别是关兴高等级公路上的北盘江特大桥,桥长486米,大桥高388米,是亚洲同类桥中的第一高桥。给人再现一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感觉,从大桥上俯瞰深隧幽长的大峡谷,给人一种“天沟地缝”的感觉。近千米高、几公里长的斧削绝壁犹如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巨幅长廊壁画。特别是在雾气朦胧、烟云缭绕的时候,给人更是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27、最名贵动物-黔金丝猴

黔金丝猴又叫灰金丝猴、白肩仰鼻猴,是被称为“世界独生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在贵州武陵山的梵净山地区,具体分布地点主要在江口县的月亮坝、柏枝坪,松桃县的泡木坝、田家坝、白云寺、牛凤,印江县的亚盘岭、淘金河上游和护国寺等地。

28、最美丽的风雨桥-地坪风雨桥

地坪风雨桥是黎平县内规模最大、造型最美的—座风雨桥,俗称“花桥”。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距黎平54公里。从这往广西走到三江县可到全国最大的侗族程阳风雨桥。

地坪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史上曾多次修葺。桥长57.61米,宽5.2米,该桥横跨南江河之上,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桥墩支撑木梁结构的桥身,其下部有两排粗大的杉木穿榫连成一体,架通两岸。杉木大梁上平铺杉木桥板,二十多排圆柱,用枋木交织,压排穿榫连接成一体,形成长廊,桥廊两侧设1米高的梳齿栏杆。栏杆下面有一层外挑1.4米的大桃檐,既美化了桥身,又可保护下面木构件免于雨淋。桥廊内设有长凳,即可便利行人通往,又可供行人小憩避雨、乘凉、会友、迎宾送客和观赏风景,是一种多功能的侗族建筑。

29、最著名犬种-下司犬

下司犬产于贵州省麻江县东南部的下司镇,故惯称为“下司犬”。下司镇在嘉庆十三年(1080年)就辟为商埠,在民国时期已形成盛市和重要的码头,成为重要生活物资交易场所,商家富户养犬护院风起,而下司犬具有忠实主人,看家护院的特点,所以得已大量饲养。

30、最完好的喀斯特自然保护区-茂兰

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荔波县以南26公里处,面积2万公顷。198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喀斯特森林及珍稀动植物。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贵州茂兰景区旅游图生物圈”保护区网。200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为贵州首个且唯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011年被《中国国家地理》在“喀斯特景观之最”的评选上评选为生态系统最完好的峰丛峰林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有着很多珍稀的树种和古老的野生动物。

茂兰自然保护区以奇独特的喀斯特森林著称于世,众多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让茂兰成为一个庞个的自然资源博物馆。因此,这里既是珍奇风光的旅游场所,又是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的良好场地,使人们在饱览大自然风光的同时,能够学习到一些自然方面的知识。

31、最佳垂钓点-万峰湖

万峰湖,因修建天生桥一级电站而形成。由于它位于万峰丛峦之中而得名由30多个全岛,58个半岛,82年港湾,其中有40多个深港湾,12个内湖构成的。蓄水量102亿立方米。深藏于万峰之中,是1997年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电站筑坝蓄水而成,一级电站大坝高187米、长1137米,是迄今为止亚洲最长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大坝,积水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仅次于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和洪泽湖,跻身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列。

32、最美的喀斯特峰林-万峰林

万峰林景区位于贵州省兴义市,距离市区约4.5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分为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因为万峰林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造型和谐完美,明河暗流沟壑纵横,溶洞峰林此起彼伏,有着鬼斧神工人间仙境的韵味。万峰林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成千上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

该峰林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33、最古老人类文明遗址-穿洞古人类遗址

穿洞古人类遗址是中国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一次极其重要的发现,穿洞古人类遗址位于安顺以北26公里的普定县城郊一座孤山上。洞口南北对穿,距地面仅26米。16000年前石器时代末期,古代先民择此而居,在此留下了丰富的遗物,彰显了黔中地域的史前文化。

34、最后的穴居部落-中洞苗寨

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格凸河畔,距贵阳161公里。这个100多米宽、200多米深的洞穴里,住着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16户人家共七十多位苗族人。

在格凸河伏流出口处小穿洞上方有上、中、下三个溶洞,中洞苗寨就在高高的中洞。要到达中洞苗寨必须爬山穿过下洞,这是一个布满化石的洞厅,从洞中残遗的地基来看,似曾作过穴居人的村落。两个多小时后,穿过葱郁的竹林,一个高50米、宽115米的巨大洞穹出现在眼前,据说深有215米。一眼望去,靠近洞口散布着几十座没有屋顶的干栏式木柱竹楼,洞内金蟾的钟乳石承接着洞顶终年不断滴下的甘泉汇成一池,供给着人畜的基本饮水。这就是有名的中洞苗寨。

35、最高石林-赫章“天上石林”

雄奇峻峭“天上石林”位于“贵州屋脊”韭菜坪风景名胜区,位于赫章县南部,距县城50来公里,由贵州最高峰——海拔2900.6米的阿西里西山、韭菜坪百万亩天然草场、韭菜坪石林和民族风情区组成,是贵州境内海拔最高的原生态旅游风景区。

36、最罕见的绝技-蜘蛛人徒手攀岩

在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两岸,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群--“蜘蛛人”。过去,由于土地少,粮食不够吃,格凸的苗族同胞们除了种地,还得通过外出做小生意、打猎和攀岩为生。

攀岩,就是通过徒手攀爬附近的山洞和岩石,挖草药、采燕窝等换回粮食生活。 当地人都管能徒手攀岩的人叫“飞人”,而外界则给他们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蜘蛛人”。

“蜘蛛人”不仅可以徒手攀崖,而且还可以在绝壁上做倒立、翻跟头、单手吊挂等一套复杂而惊险的动作。这项攀岩绝技源自紫云格凸河景区当地人在悬崖上挖草药、采燕窝换取生活多需,还有就是古时当地先民们将死者葬于悬崖绝壁上的山洞中,需要专人运送,于是就有人练就了这种攀岩绝技。不是亲临,难以想象格凸“蜘蛛人”如何在燕子洞达100余米高,几乎与地面垂直的洞内两壁上如履平地,甚至从一侧陡壁经洞顶翻转至另一侧陡壁而下,惊心动魄不足以形容观者所感。

37、唯一的水上杜鹃花区—杜鹃湖

杜鹃湖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境内,距县城19公里,离贵阳105公里,是在摆所河上游,猛坑附近修建的人工湖泊(猛坑水库),交通方便。

杜鹃湖全长7.4公里,湖面88万平方米,水深1 5一40米,库容1339万立方米,呈树枝状展布,港汉幽深,四周层峦叠翠,植被良好,杜鹃、杨梅、映山红林是景区的主要特色。杜鹃湖因湖岸岭岗上大红、粉红、白色杜鹃树密布丛生,绵延数十里而得名。该湖集山、水、林、花、洞、泉于一体、水天一色、风光秀美、环境优雅。湖区周围48平方公里的山岭上七个花区自然生长着各色大树杜鹃。盛花季节,满山红似骄阳、白如雪压青松,是贵州省唯一的水上杜鹃花区。

每年三月油菜花过后,进入四月正是赏杜鹃的好时节,长顺杜鹃湖作为贵阳附近一处大规模水上杜鹃观赏地,环湖近50平方公里自然生长着各色大树杜鹃。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不断完善,公路辐射与长顺县毗邻的五个县市,杜鹃湖距贵阳百余公里,途经花溪、青岩、惠水、长顺县城,全程为柏油路;距安顺市77公里;距平坝县56公里,全程为柏油路。四月杜鹃花开时,长顺杜鹃湖便会推出“品活鱼、赏杜鹃、看巫傩晚会”等自驾春游线路。成为了我省继龙宫油菜花之后,贵州的自驾游赏花精品线路。

杜鹃湖生长着马缨杜鹃、炮仗杜鹃、映山红、照山白等品种繁多的杜鹃,其中以鲜红、粉红、淡黄、雪白等8种颜色居多,与湖中栖息的水鸟、成双追逐的鸳鸯相映成趣,泛舟湖中观赏杜鹃,情趣盎然。进入杜鹃湖,就进入了一个建在水上的花花世界,要慢慢欣赏杜鹃花,则可坐在大船上,围着湖,仔细品味,湖水清澈如镜,心中的杂念随着船行慢慢地被洗净,当然如果不想受约束,独来独往,则可乘快艇或驾一叶扁舟,玩够了则在湖边草地野餐、露营,运气好的话,能钓上湖中的大鲫鱼绝对美味无比。

此外,湖区内土居的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民风淳朴,风俗多彩而独特,风情各异而多姿,是区内最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38、最古老的印花技艺-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扎染、夹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39、最神秘的丧葬习俗—洞葬

洞葬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古老葬俗,即人死以后,将殓尸棺木放入崖洞中的一种葬法,葬地大多数选在山腰或山脚的天然崖洞,不少洞葬地点就在村塞附近。因其葬地的选择与山崖有关,所以被称之为“崖葬”或“崖洞葬”、“崖洞墓”等。是我国南方地区苗、瑶族的一种神秘古老的葬式。

贵州境内多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小溶洞随处可见。苗族洞葬在贵州很多地方都有出现,较为密集的地区属黔南州,境内神秘洞葬遗址达20多处。而距离贵阳市最近最出名的则当数高坡乡甲定村的甲定洞葬。相传,高坡苗人从开始实行洞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把个杜”。“把个”是洞的意思,“杜”则是苗语的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洞里面的鬼”。贵阳周边保存较完整的洞葬除了甲定洞葬还有杉坪洞葬。洞葬的葬具大多用木板拼合,有的在棺木外加井字形棺架固定搁置棺木。是人类早期穴居生活的反映。

40、最传统的印花技艺-苗族刺绣

苗族刺绣是指苗族妇女的刺绣品,简称“苗绣”,苗语称“能贺”或“能蒙”。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艺,以针法精巧,古秀文雅,色彩丰富,花纹布置严密,色彩对比强烈,图案花纹各种多样而闻名。

贵州苗族素有“无花不成衣”的说法。苗族女孩从七八岁开始就要跟母亲学习刺绣针法,姑娘在还未出嫁时,要亲手绣一套嫁妆,而完成嫁衣上所需的全部绣片,一般要三至五年的时间。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