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包头过大年习俗

包头过大年习俗

作者:胡云晖来源:网络2019-03-11

迎喜神

迎喜神是包头地区过大年习俗中颇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但其具体日期,并不确定,农人商户,迎神的形式也不尽相同。老包头是“初六日鼓乐迎接喜神”。清代五原厅管辖时的包头地区,则接财神与迎喜神交错进行。《五原厅志略·风俗志·岁时》说:“(正月)初二日以后,经商之家,于骡马上驮纸元宝,雇乐人沿街欢迎,名曰迎财神。住家户于驼马上驮纸牌位,锣鼓喧闹,歌舞于市,谓之迎喜神。”

而《绥远通志稿》则说:“(正月)自一日起,每日按喜神方位,择一日而于郊外祀之,谓之迎喜神。祀毕,迎神而归,设位供之,至十六日始止。农人有车马初出行者,先迎神而后首途。农家迎喜神时,家人必尽驱牛马以随,厩无留者。”

在乡村,这天清晨,有的农户要把牛角涂彩,披红挂绿,牵到农田里,对着牛头焚香、烬表、燃柴烧火,牵牛转三圈后返回。也有的将自家的牲畜纵放于旷野之中,任其奔跑撒欢。返回时,每人拣一小块土坷垃,供于神龛,磕头礼拜,迎神活动即告结束。破五送穷

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又叫“大破五”。民间传说姜子牙封神,把他那个不贤的妻子漏掉了,于是纠缠不休,无奈之下,就封其为穷神。人们因为讨厌穷神,就定在正月初五送穷,称为“破五”,是破掉穷神的意思。

“破五”之前的讲究很多,家家不动扫帚、针黹,不洗濯衣物、不农事劳作,也不远行,忌用生米面做饭等。过了初五,就逐渐放松了。

送穷的习俗城乡都有,民国《包头市志》说:“初五日黎明洒扫,除污秽,置畚中,送至垃圾堆中,焚香一炷,谓之送穷。”乡间还要在簸箕上放一个剪好的纸人,代表穷神,到十字路口或粪堆上焚烧,同时燃放爆竹,也谓之“送穷媳妇儿”。

“破五”这天,忌出门,不拜年,“妇女忌针,窗有罅漏,即补之,最忌破物。”(《绥远通志稿》)

人七

正月初七,俗谓之“人七”,即古所谓“人日”。乡间传说女娲娘娘缔造万物时,前六日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才造的人。所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乡间又传说人的魂灵在除夕夜出走,到初七黑夜归来,所以本地风俗,要在初七这天夜里点灯,置放在门头上,是为了让自己的灵魂望灯而回。《萨拉齐县志》说:“(正月)初七忌远行,夜静燃灯,置门柜而引魂,俗谓人七(即古人日)。”

初七日不仅忌出门远行,即使外出,也必须要赶回家,为的是让魂灵附体,以保一年平安。

人七这天,宜天气晴和,据说于人一年有利。妇女忌针,恐扎伤“人神”。

八仙日

正月初八,谓之“八仙日”。 夜间,民间说是八仙要过海,于是在水缸中浮置糕片,象征渡海之船。还要祭祀星辰,以祈一年顺利。民国《包头市志·风俗志·岁时》说:“(正月)初八日祭星,按人之生辰,查本年值何星,燃灯以祭之,祝一年顺利。”《萨拉齐县志》也说:“初八为八仙,及夕燃糕灯如子孙数,跪院心前,愿子孙恭顺勿逆,曰祭顺心。”

是日,宜出游或走亲戚,称为“游八仙”,是出门办事的好日子。

十指日

正月初十,俗谓之十指日,妇女忌针,给十个手指放假。又说这天是老鼠生日,鼠属子,所以叫做“十子”。

传说老鼠在这天娶媳妇。晚上,人们要在瓮旮旯、墙角等处点灯焚香,为老鼠助兴。关于这一风俗,旧地方志多有记载。民国《包头市志》曰:“(正月)初十日在室隅暗处焚香,谓为鼠娶妇。”《萨拉齐县志》也说:“(正月)初十夜静,于室内屋角烧香设祭,谓鼠娶媳妇。”

本地在这天还提倡吃莜面。蒸莜面时,要顺便制作十二个莜面小臼,顺序摆列,蒸出笼时,看小臼内的积水多少,卜占某月的雨旱。《绥远通志稿》亦曰:“(正月)十日俗名十指日,妇女忌针。绥俗城乡居民,于是日均食莜面。事极通行,不知何义。蒸面时,并以之占岁之旱潦。用面作小臼十二,顺序置之,熟时依次验之,中有水者主某月多雨,无者主干旱,农家多占验之。至晚,在室处或水缸侧燃灯焚香,家人则戏语儿童曰鼠娶妇,城乡皆然。”对上述习俗作了详细记载。

杨公忌日

正月十三为“杨公忌日”。杨公云云,据说是指宋代术士杨救贫。清梁章钜《浪迹续谈·杨公忌》引《轨论》云:“宋术士杨救贫,习堪舆术,为时俗所推,其说一年有十三日,百事禁忌,名曰杨公忌。”

包头乡间所说的“杨公忌”,只有正月十三日一天,旧时忌出门,忌大操大办,妇女忌做针线活儿。现在,这些忌讳似乎已毫不讲究了,只是到了这一天,还听到老人们说,今儿是杨公忌,仅此而已。

闹三官 转九曲

所谓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明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曰:“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天官为上元,故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本地所谓闹三官,也即闹元宵,因为一味地追求红火热闹,所以也称之为“胡闹三官”。

关于闹三官,民国《包头市志》有较多的记载:“至十五日元宵节,自十四日至十六日悬灯彩,沿街建木棚,以祀三官,点旺火,唱秧歌,男女游观,晚间尤甚,名曰灯节……考此处之三官棚,他处无有,不知所祀为何人。而其棚制造甚精,庄严灿烂,甚为美观,各有榫窍,过时拆卸。各街各巷,各置一座。因古无庙祀神,相沿成风,在清季实为最盛,亦点缀年华之一景也。”

至于闹元宵的节俗,各地大同小异,无须赘述,唯包头等地,旧日有转九曲一项,较为特别。《绥远通志稿》曰:“(上元日)城乡各地,亦有作九曲灯者,于郊外旷地,结秸为阑,置灯三百六十,方十丈许,其中曲折通行路。向夕灯火齐明,五色灿烂如锦。萨、包一带,山场产炭,于灯节前垒炭如高阜,至期发之,火光烛天,数日不熄,入夜望之,状若火塔,亦壮观也。”

元宵节时,社火热闹达到高潮,但也接近过年的尾声,各种表演活动于夜间结束之后,以后就再没有太大的红火了。

老小添仓

添仓,也叫填仓或天仓,是祭祀仓、箱、井神的日子。其在正月二十日者,谓之小添仓,在二十五日者,谓之老添仓。是日凌晨,家家要在院子的中央,用灶灰画成方圆不一的仓房或粮窖形状,写上五谷丰登字样,称为打窖。然后在里面放粮食等物,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粮食盈余。小添仓要放小麦等夏收作物,老添仓放谷、黍等秋收作物。到了晚上,凡是贮藏米面柴炭的地方,都要点灯,据说可以防止一年间耗子的损害。

关于这两个节日,旧地方志也有记载。民国《包头市志》说:“正月二十日为小填仓,又为天仓日。二十五日为大填仓,又为老天仓日。家家以灰撒地,作方圆之仓,取杂粮或银钱金玉置于其中以祭之,并于是晚置灯水缸中以祀神。”《萨拉齐县志》也说:“(正月)二十日小添仓,二十五日老添仓(亦曰大添仓),晨起焚香祭神毕,以灰画窖于院中,储杂粮。晚浮灯水缸,祭祀仓官。并于米面器中添置米面,祈丰收焉。”

两个添仓节,妇女均忌针黹,以免扎瞎仓官的眼睛。小添仓一般吃荞面或莜面圪团儿,叫做“打窖圪团儿”;老添仓多吃烙油饼,谓之“盖窖饼子”。

关于包头的过大年习俗,民谚说得好:“忙腊月,闹正月,趿哩趿拉到二月。”老添仓一过,到下一个节日“二月二”来临,所谓的过大年,就算正式结束了。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