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休宁榆村过年习俗

休宁榆村过年习俗

作者:胡守志来源:网络2016-01-22

正月初一,榆村人称“初一朝”。晨起,大人小孩穿戴一新,初次见面,幼辈要向长辈跪拜称呼,长辈则拱手回揖:“恭喜百百岁”;同辈至亲也要互相道喜祝贺新年。早上的“新年第一餐”最受重视:全家围桌团坐,先是吃利市茶、元宝蛋(盐茶鸡蛋),泡茶每人要泡双杯,连抱在怀中的婴儿也不例外,为的是讨个好事成双的“口彩”;佐茶的瓜子、花生、糖果和糕点,或满装于四个瓷盘,谓之“四季发财”,或装入有六格的春盒,谓之“六六大顺”;吃罢茶点上甜羹,或莲子,或木耳,或红枣,或板栗;接着又吃长寿肉丝面,象征着一年甜到头,有福有寿,大吉大利。初一朝人们不劳作,吃喝玩乐成了主旋律,但所有的活动只局限于家庭之内,不串门,不走亲,不拜年,全家团聚在一起,尽叙天伦之乐趣,尽享亲情之温馨。

初一朝旧有开祠堂门之俗,合族男丁叩拜列祖列宗之后,要唱名领取一种碗口般大小、印有祠堂名号的“丁饼”。“丁饼”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族籍的重要标志;那些“不孝不悌”或因其他罪名被黜革的“不屑子孙”是没有资格踏进祠堂大门领取“丁饼”的。对于文人或读书人来说,该日还有一件头等大事,这就是研墨“开笔”书写“新年第一字”:用红纸写上“新春开笔,魁星高照”、“新春发笔,万事大吉”等字样,恭恭敬敬地贴在书案旁边的墙壁上,企盼来日文思如泉涌、笔运似花开。

徽州人耻于乞讨,自古就有“饿死不讨饭”之说,但过年却有“讨利市”的旧俗。榆村街上有一些业余吹鼓手,初一朝往往不请自到,两人一班,立于商贾大户人家门首吹奏一番,以示贺年迎春;也有的扛着“摇钱树”(天竺枝上挂铜钱串)走街穿巷,挨店挨家唱利市歌;对于这些“不速之客”,东家不仅不恼不怒,反而多有红包赏赐,双方都落得个喜气洋洋的“开门红”。讨利市的还有一番风情:村中或族中贫困无援的鳏寡孤独者,拎着一只布袋,立于人家门前,一言不发;东家见状,二话不说就会拿出几个年馃?,或是几只角粽相送;一个村子跑下来,往往就有几个月的口粮。这种讨利市的民俗现象其实也是一种乞讨行为,只不过蒙上了一层“讨发”的迷信色彩:俗以为越讨家越发,越讨财越多,倘若大年初一连个讨利市的人也不上门,那么这个人家不是有丧事,就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了。

新年第一天是个好日子,在“慎始”、“求吉”观念支配下,旧俗中这一天的禁忌也最多。忌打碎物器,俗信打碎了东西,新的一年必有凶遇,一般是赶紧说一声“岁(碎)岁(碎)平安”,或是“越打越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以求禳解;忌床前拜年,受拜人因卧床未起,拜年主“病灾”之兆;忌动刀、斧、剪等利器,以避凶祸、口舌等事发生;忌洒水扫地倒垃圾,水土为“财气”,垃圾为“肥水”,违者必“财气扫尽”、“肥水外流”;忌死人,若真有不幸,则秘不发丧,强忍悲痛过了大年三日再举哀;丧服之家忌拜年,门楣之上贴一“制”字,蓝底门联往往写有“在制难为礼,新春不贺年”、“思亲难为礼,守孝不知春”等内容,以谢拜年贺年之客;除此之外,尚有忌买物,忌吃药,忌杀生,忌争吵,忌打骂孩子,忌讲不吉利的话语,忌出嫁的女儿回娘门,忌在别人家吃饭,等等;这些明显带有迷信、警觉、敬畏色彩的清规戒律,无疑都是很荒唐的,尽管在意愿上有其“求祈好运,禳解灾祸”积极的一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陋俗大多已被废除,或者只剩下一个惯习性风俗活动的外壳而失去了原始的本义。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