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文章列表
“竖”中秋 《礼记》是记周代祭礼的书,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之句,即春天拜太阳,秋天祭月亮。因为“秋”字从“禾”及“火”,寓“庄稼成熟”意。有好收成,自然要多谢月亮了。流传至民间,就有赏花灯、制
中秋节谚语 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汉代:出现了专门用于佩戴玩赏的钱币状避邪品; 唐代:宫廷
春节对于厦门人来说同样是传统大节日,自然而然,春节有着很多的习俗,同时也有着不少禁忌,那么厦门春节又有哪些禁忌呢? 厦门春节禁忌 1、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过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
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
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黄巢气坏了,指着城楼大骂,扬言攻破城池,定杀个鸡犬不留。 这时,已经快过年了,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士兵大多还没有换上冬服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又叫“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
明人郎瑛撰《七修类稿》,论及元夜张灯,解释为源起道教的"三官"祀典。 "三官"是道徙编造出来的三尊神祀,分别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据说它们例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
平定元宵塔火,亦名“棒槌火”,是山西平定县境内特有的习俗,元宵塔火,常常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观赏。 元宵塔火,与元宵节直接相关。称之为“塔火”,要燃烧起火焰,而且要垒成塔形了。
文昌元宵送灯是一项传统项目,到了农历正月十五夜晚,人们掌着一盏盏花灯(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在灯的正面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
位于南粤大地的潮汕地区,普宁市洪阳镇元宵节有这样的风俗“行头桥”。 “头桥”—即太平桥,位于洪阳老县衙前的保城帝君庙前面的城内河上,大约建于四百多年前。拱型小巧的石桥两端各有五级石阶
很多人都误以为元宵与汤圆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其实不然。元宵、汤圆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 据介绍,元宵和汤圆的制作工艺不同。简单来说,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很多习俗,都是和人们的愿望密不可分的。元宵节的很多习俗自然也不例外。 一、健康开运——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遛百病”、“散百病”,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
温州春节习俗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
每逢大年三十晚上,闽北光泽县的农家流行着一种“烧岁火”到天明的守岁习俗,很让人瞩目。 “烧岁火”,土话称“焖岁火”“焖树蔸”“烧岁蔸”。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后,当地农民家家户户将一个准备好的大
老北京人过年吃什么?该怎么吃?据文化学者崔岱远介绍,老北京的传统不是大年三十吃饺子。而且过年时离不开两样小菜—芥末墩儿和豆儿酱。 老北京过年吃什么?芥末墩儿、豆儿酱少不了
除夕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与记忆。中国人过除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除夕的内容也发生过很多的变化。最近笔者检索笔记史料,与大家分享宋代的人们与今人不一样的除夕。 除夕在宋代又称作岁除、除夜、除日等,和
过去恩施人过端午,每家每户必做的有三件事:在门上挂艾蒿、菖蒲;制雄黄酒;包粽子。 恩施人相信艾蒿、菖蒲有驱疫避邪作用,端午日挂门上,日后收藏,到暑热之时熬水防治痱子疮疖。新生儿家,用
恩施州各民族相互交融,生活习性已很相近,但各民族仍保留有自身一些传统的团年习俗。 土家族春节习俗 土家族的年节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到大年三十两天。若是腊月小,则是腊月二十八和
春节期间,潮汕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盛"(春,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盛")。 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过去,这些礼物
安徽春节习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到来了,全国人民为欢欢喜喜过大年,都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尘、洗浴、祭灶、祭祖、守岁、拜年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开始了,而全国
山西农村的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房舍之中张贴年画,把房内布置得色彩缤纷,同时又充满情趣。 年画,是中国传统的“中国画”形式之一,一般是采用工笔画形式,也有兼工带写意,当然也不乏大写意的传统中国画法。
每年农历12月的最后一天为除夕。“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最为重大的节日之一,其地位与西方传统节日中的圣诞节相当。 除夕简介 除夕,又被称为“大年三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
张贴“福”字已是我国人民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但是,你知道贴“福”字的来历吗? 相传有一年除夕,姜太公在分封诸神时,他老婆也要求封神。姜太公说:“你嫁到我家,害我穷了一辈子,所以不封你。如果你一定要讨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
新春佳节,在我国广大城镇,有“耍龙灯”的习惯。 “耍龙灯”也叫“舞龙”,又称“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相传,古人把龙、凤、麒麟、龟称为四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
每当春节到来,在我国许多地方流行另一种舞蹈就是踩高跷。看,一个个化了装的人,足踩三、四尺的木跷,手执扇子,舞来舞去,有集体对舞,也有三人起舞,引得人们翘首仰望,欢声雷动。在南方,高跷属《插秧歌》的一种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
首页 上一页 [ 第20页/共23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