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俗节日 > 安徽夏季节日风俗

安徽夏季节日风俗

作者:安史来源:网络2016-03-26

八、试新

“试新”又名“吃新”,是皖西、皖中预庆丰收的节日。一般是选定农历六月逢卯的日子举行。“试新”本来是尝试新谷米的意思,可那时新谷穗尚未成熟,早稻也只是吐穗时节。人们在“试新”这天,只在田中抽出一、两根稻穗,插在堂屋的祖宗牌前,对祖宗和天地烧香;还要数一数稻穗的颗粒,以预测当年的收成。这天午餐要加菜,桌上摆满了鸡、鱼、肉、鸭等荤菜,还有米酒。全家尽情吃喝,以预祝丰收的到来。有的地方,“试新”是在开始收早稻之时,那天要做新米饭,要有荤菜和酒。有的还用新米磨粉,做“新米粑”,还馈赠邻居和亲友。

九、七月七

农历七月七日之夜,谓之“七夕”,又叫“乞巧节”。“七夕”民俗来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全省各地群众,在七月七日之夜,一些青年男女,特别是年青女郎,躲到豆棚瓜下,仰视夜空,悄悄地观望牛郎、织女相会,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姑娘们手持各色丝线、香荷包、手帕等物,在僻静处焚香供果,默默倾诉各人对爱情的夙愿。最后借上弦的月光,将丝线穿进绣花针孔,谁穿得快,就算学到织女的精巧手艺。这就谓之“乞巧”。这也是青年妇女的技巧竞赛与智力测验。

十、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叫“七月半”、“鬼节”。实质上也是怀念祖先的节日。全省各地乡镇,在这天,家家户户要携带香纸、三牲和“钱兜”上祖坟祭奠祖先。“钱兜”是用白纸做的大口袋,把纸钱、冥币、金锭统统装入兜内,用浆糊封好袋口,在兜上写明祖先的姓名和儿孙姓名。如祖坟遥远,也可以在家门的路口焚烧。淮北许多地方,逢中元节要请道士做“盂兰会”,设道场,超度新丧的“亡灵”。新丧之家,亲友都来吊唁,携带“纸帛”、“金银山”、“灵屋”等吊礼。丧家要设宴招待。在举办“盂兰会”时,为超度溺水而死的,死者家属扎河灯一盏,灯为莲花形,点油灯或蜡烛,置木板上,顺急流而下,认为亡灵获得后,即可早日“超脱”,谓之“放焰口”。河灯叫“盂兰灯”。淮北一些地区,还有“请百客”的迷信习俗。“百客”指无后人的“孤魂野鬼”,于大门摆一酒席,放很多杯筷,烧纸钱。道士敲打法器,念经文。请“百客”赴宴。

法事完毕,全家把酒菜吃掉,将方桌翻过来,燃放鞭炮。爆竹未炸完,即拿大扫帚扫去,谓之“善请恶送”。沿江当涂一带,这种类似的迷信习俗,谓之“烧羹饭”。供品为三茶、三酒、三荤、三素、三饭、三筷,全家肃立。把每样供品拈一点,洒上酒,倒地上,鸣炮结束。皖西一带,称此俗为“赈孤”。淮北那天还有“结鬼缘”习俗,妇女们以筲箕盛小女鞋一双置厕所边,烧银箔,迎“戚姑娘”,据传说为纪念汉高祖妃戚夫人。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