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山西清明节习俗

山西清明节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4-06-14

无论是禁火的冷寂,还是扫墓的悲戚,都挡不住春天对大地的浸染,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草木萌茂,桃红柳绿,鸟鸣蜂闹,良辰美

踏青插柳

景吸引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前去踏青赏春。“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皆丽人。”除踏青游玩外,山西各地还有打秋千、放风筝的风俗,晋东南民间历来盛行打秋千活动,清明期间,此项活动更为盛行,特别是大姑娘、小媳妇,届时争相跃上秋千板一展风采。而在田间地头,到处可以看到欢乐的儿童,手牵风筝线奔跑竞比……

山西清明娱乐休闲的盛况,丝毫不逊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宋代京都汴京郊外汴河两岸的清明胜景。

清明踏青游玩作为风俗,最早源于周朝的出游临水、洗濯祓除之俗。《论语·先进》中孔子与其弟子畅谈理想时,弟子曾皙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像许多带有信仰性质的风俗一样,踏青在时光隧道中流传发展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了变异,踏青最初的严肃色彩逐渐消褪,游乐逐渐浓重,最终成为一个娱乐节日。

沉浸在如画风景中的山西人,可以玩得忘了时间,忘了归途,却忘不了刚刚吐出嫩芽的新柳,人们都要戴柳(折柳枝盘成圈戴在头上)或者射柳(用箭射悬在柳树下的葫芦),将蒸好的寒燕插在柳枝上,有民谚道:“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成狗。”

柳之所以在清明风俗图中如此抢眼,与清明禁火密切相关,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人口、后代之意(中国人称没后代为断了烟火),因此清明寒食禁火时,要象征性举火,以免后代、人口在禁火中被禁掉了。如何象征性举火呢?中国神话传说中讲太阳中有三足鸟,可从太阳中取火;鸟常栖息树上,可将取到的火传到树上。而清明时柳树正在吐绿,是鸟最爱栖息的地方,故而清明寒食要戴柳或插柳——象征性举火。

风俗图中的主角其实未必知道柳与火的纠结,他们只是被风俗的力量推动着进行相关民俗事项,晋南一带盛行清明门上插柳条或松枝柏叶、身上佩麦叶,晋北地区多插柳枝,晋东南地区则在头上插柳枝柏叶,妇女还要将描金彩胜(首饰)贴在两鬓……

此外,清明期间,太阳落山之前必须停止一切户外活动,忌使针,忌洗衣服,妇女忌行路,晋中文水一带出阁的闺女忌回娘家。傍晚前,要在大门前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防止鬼魂进宅。

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是清明风俗的最大特点,清明本身的纷繁复杂由此可见一斑。

一幅清明风俗图,道不尽山西文明的悠深绵长,诉不完三晋土地的情厚义重,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人们坚韧豁达的生命观、生活观,更是画尽语难尽……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