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云南泸西城子村 融合彝汉文化的美丽乡村

云南泸西城子村 融合彝汉文化的美丽乡村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8-01
云南泸西城子村 融合彝汉文化的美丽乡村

城子村先是彝族先民白勺部的聚居区,之后大批汉族群众迁入,便形成了彝汉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古村历史悠久,具有300多年的历史;整个村独特的古迹景观和浓厚的人文气氛,被当地人称为“泸西的布达拉宫”。

城子村最具特色的土掌房建筑的村寨。这里曾经是建城遗址。整个村子依山而建,有着600多栋300年前的古民居土库房,一间间的平顶土库房,层层叠起,集中连片,美丽壮观。远远望去,土库房群落如堆叠齐整的蜂房,又如硕大无比的台阶,似层层奇巧的梯田,又似质朴古老的布达拉宫殿。由于上下有木梯相通,户户有平台相连,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从平台进入另一户人家,直至走通全村人家,这意味这一村人如何的和睦相处,如若亲人,兄弟姐妹一般。

城子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位于云南省泸西县城南25公里处,是一座罕见的古村。该村是明广西府第五代士官昂贵的府地所在,整个村子依山而建,层层而上的土库房形成一级级台阶,最多的有17台,一般也在10台以上,不少土库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1000多间土库房,或首尾相衔,或左右毗连,将村户人家结为一体,其造型独特,实属罕见。独特景观城子村 被誉为“泸西的布达拉宫”。

城子古村,原生态气息浓郁,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彝族土掌房”1000多间,依山而建,层层而上,非常壮观。整体风貌完整,视觉美感突出,是中国民居建筑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至今仍保留有多处文化遗迹。同时,城子土掌房在历史上还具有军事攻防的重要价值,曾经是中共泸西地下党的根据地中心,这是其他彝族民居所不能媲美的。它的文化色彩以及革命历程熠熠生辉,必定让世人注目。

城子村原本是一座城。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彝族先民就在这里开荒种地、起房盖屋。清代改土归流时,当时统治丘北、弥勒、泸西一带的彝族土司知府从中枢镇(今泸西县城)搬到城子村,土司知府昂贵的衙门就建在山顶上,威震四方。那时,城子盛极一时,山脚有高耸的城墙,城墙下有护城河,护城河上有吊桥,东城门楼上建有炮位和枪眼,由土司府的兵丁把守。城中建有江西街等街道,外地汉族就在此时搬迁入住的。在兵荒马乱年代,这座土库房群落适应了可攻可守、左右逢源的需要,300多年间经受了多次战争和外敌入侵,但却从未被攻破。在村子里,清朝初年曾被朝廷授予“勇巴图鲁”衔的“将军弟”李家大院,是规模最大的土库房,雕龙画凤,工艺精美。

进入村子后,可以看到这里的土掌房风格与别处截然不同,首先是土掌房。这是一种彝族民间建筑,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平顶、厚实,大多建在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层或三层。从村外看,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它的规模和外型。村里的土掌房全都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上下相通,并且左右相连,规模最大的,有24户人家左右相连、且上下共有17级,像是大城堡中的小堡垒,非常壮观。远远望去,那层层叠叠、自下而上的土掌房像长长的台阶,如果遇上秋收时节,村民们会在屋顶堆起一个个粮食垛,整个村子就更像一个戒备森严的碉堡。

难怪今天的游人、专家,看到古村土库房群落建构后,仍不禁感叹:“如果遇到外敌入侵,村中人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如今永宁城子村摄影爱好者的摄影天堂,城子村已经成为云南摄影旅游新景色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员宋林华经过考察后认为,城子村民居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二、三、四、五条标准。2003年,泸西县委、县政府已把这个村申报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云南旅游小镇”。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