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辽宁建平喀喇沁右翼蒙古王陵

辽宁建平喀喇沁右翼蒙古王陵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8-11
辽宁建平喀喇沁右翼蒙古王陵

清代喀喇沁右翼蒙古王陵占地109公顷,山川形胜,古木参天,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埋葬蒙古王最多的古墓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旅游景区。

喀喇沁王陵位于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新爱里村东北1.5公里处龙旦山下,远近群山环抱,松柏苍郁,景色宜人。为喀喇沁右旗历代扎萨克及其亲族之陵园,当地俗称“王子坟”。

在苍松翠柏中,一字排开两座陵园,东为历代扎萨克之陵寝,西为历代扎萨克亲族之墓区。

东陵园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27米,前正门为明堂,明堂两侧各有一侧门。穿过明堂,在松柏掩映下是一座三进式石拱牌坊,正中镌刻康熙御笔“藩屏世泽”四个大字,四个石柱上各立有一只石刻望天吼,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似乎仍在仰天长啸。

过了牌坊是五间佛殿,佛殿后是三间享殿,内供奉喀喇沁先王的灵位。陵寝在享殿后较高处。正中为第一代喀喇沁右翼旗世袭扎萨克多罗杜楞贝勒固鲁思奇布的陵墓。陵墓形制为砖砌宝顶。以下各代呈人字形左右排开,共有坟头十三座,分别建有祭亭。

西陵园是喀喇沁祖陵和镇国公敏珠尔拉布坦、镇国公罗卜藏车布登及后人的陵园。由于历史原因,西园早已荡然无存。

陵园内斑驳的石雕印证着岁月的年轮,哽咽的松涛述说着历史的沧桑,一砖一石莫不记录着历代扎萨克亲王及王室的荣辱兴衰,观之令人感叹不已。

蒙古喀喇沁部先主名为者勒篾,是与成吉思汗一起长大,同生共死的异姓弟兄。因功获赐“九罪而不罚”。 据《蒙古王公表传》载:“元时,有扎尔楚泰者,生济拉玛(另译者勒篾),佐元太祖有功,七传至和通,有众六千户,游牧额沁河,号所部曰喀喇沁。

另有一种说法,明时,和通率部东移至老哈河、大凌河、锡伯河一带。因此地原为“契丹故地”。盖因契丹亡国后,人称其地为“哈喇契丹”,既没有祖国,没有主人的地区之意。它的蒙语对音是harschitad,汉语译为喀喇沁。因此,号其部为喀喇沁。

其先世活动在贝加尔湖、蒙古国肯特山一带,史称乌粱海氏,亦称兀良哈,是明代朵颜三卫之一。清初时,最后一任朵颜卫都督苏布地,与后金太极政权刑白马青牛盟誓,率部归附。后率军随皇太极开始征明,克遵化后病逝。皇太极素服垂泣,谕其为“最优之才”。

努尔哈赤曾说过,“云和则致雨,蒙古部合则成兵,其散如云收而雨止也……”

皇太极天聪九年,按照“分封以制其力”的政策,喀喇沁部设旗建治,分为左右两翼,苏布地子固噜思奈布为右翼首任扎萨克(旗主)。喀喇沁右翼领地辽阔,范围在今天的河北省隆化、青龙、宽城、围场、平泉;辽宁省的凌源、建昌、建平;内蒙的宁城、喀喇沁、平庄等地。其左翼所在,既今天的辽宁省喀左县一带。

此王子坟既为喀喇沁右翼旗属的历代祖先之葬地。王子,指的是第四任扎萨克札实。

有清一代,喀喇沁右翼扎萨克(旗主)累官至亲王品级,与清皇室互有嫁娶。康熙帝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下嫁给了札实子噶勒篾,为“北不断亲”的受益方。第十六世扎萨克班达尔少去世时,康熙帝为表其祖先归附之功,诏建碑表墓,并亲题“藩屏世泽”四字。

世,其说法指的是,喀喇沁部创建之始,按血缘关系排列的世系。喀喇沁部自始祖者勒篾算起,排至清末,共传至第二十六世,时间跨度约900年。其子孙“世世为王”,这在世界历史上,也算是个奇迹。

自清代始,喀喇沁右翼扎萨克共传十四任、十一代,延续277年。末代名叫笃多博,随国民党政权去了台湾。如今,在陵园里左属最末一位埋的是贡桑诺尔布王爷,死于1931年,是个有作为的王爷。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既是他创办的。

喀喇沁右翼之所以受笼,正如乾隆时,诏谕其十九世扎萨克喇特纳锡弟所言:“克抒忱悃”,赐“世守漠南”印,加授亲王品级。这与康熙帝的“藩屏世泽”,异曲同工。不同的是,乾隆帝将其封为亲王品级。而康熙朝时,喀喇沁右翼旗主一直是“世袭罔替”的郡王品级。

注:喀喇沁右翼王府在今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镇锦山。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