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文章列表
夏茂镇(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地处沙县、将乐、顺昌、明溪四县交界处。受历史、地理和物产条件的影响,夏茂村民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与周围地区大异小同。谓之:“月月过节气,逢十(30岁除外)庆寿辰”
忠愍(mǐn)公乃抗英名将陈化成。生于清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1776年4月29日),同安丙州人 。家道贫寒,曾寄身土地庙,捕鱼为生。22岁入伍,随福建水师提督李长庆海上征战,累立战功,升
在泰宁城区每年元宵夜晚的灯火中,茶东坑的鱼灯最让人赏心悦目,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茶东坑民间鱼灯习俗,始自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距县城仅二十华里的茶东坑村,座落在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此两句话概括了我国两个时期百姓的大迁徙。 大槐树在山西洪桐县,与其相关的大迁徙发生在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而福建汀州石壁蕴酿了一个民系,则主要发生在唐末至宋
万花茶是绥宁苗乡饮料中的一种传统佳品,它是用半成熟的冬瓜皮、袖子皮、白糖、蜂糖、桂花等原料制成的。先将冬瓜、袖子皮切成手指大小、形状不同的条条片片,再在上面雕刻各种花草鸟兽,组成各种吉祥如意的图
重人伦礼节,以情义待人,是长沙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 幼对长,自古用尊称,忌直呼其名,曾祖父,叫太公,老公,老公唧;曾祖母叫太婆,老阿婆,老;父亲叫爸爸,爷老倌,爷
先从船俗说起吧。船在水乡,犹如马在草原上一样,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在洞庭湖水乡(含湘、资、沉、澧尾阎),人们劳作、出门、祭祀、娱乐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船关联。千百年来,水乡人们在生产劳动和
围鼓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传说有个猎人将玉皇大帝派来凡间的神鹅射死了,玉帝下旨派天兵天将于这天晚到人间放火,有个仙女偷偷将消息告诉人间,大家商量在这晚大点灯花,以迷惑玉帝收回原
当你踏进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乡山寨,热情好客的苗家人就会用红漆茶盘端出香喷喷的“油茶”相敬。聚居在城步南部的侗族、瑶族同胞,亦盛行打“油茶”的习俗,油茶既是饭前必食的饮料,又是迎宾待客的风味食品。
风景独美的大湘西不仅有看不尽的清山,看不尽秀水,还有喝不完的美酒。走进大湘西的村村寨寨,豪爽大方的人们招待你的就是一碗碗醉得你飘飘然的烈酒,让你在陶醉中记住了美丽的大湘西,让你在陶醉中记住了大湘
在大湘西山区,居住着一些古老的少数民族,如土家、苗族。苗族有原始的生苗和半开放的熟苗,他们嗜好酸性食物和辣椒的刺激味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自己研制出了美味可口的酸汤、酸菜、灌辣椒、酸肉、酸
张家界民谣云:“围鼓仗鼓三棒鼓,看不社(够)的是渔鼓。”渔鼓在张家界乡村有它的演出市场,大凡红白喜事,热闹舞台,质朴的山里人都要请渔鼓露面,捧捧场,凑份人气,满足一下乡里人久违的渔鼓情结。
张家界九分山水半分地,地虽少,但适合种稻。据史书记载,张家界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开垦土地种植稻谷。 鬼谷子在张家界修行,其名字就跟稻谷相关。传说鬼谷子母亲怀孕时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有一
腊月,张家界村庄弥散着火热的年味。杀猪菜是张家界人精心准备的一道大菜。与外地相比,张家界杀猪菜更有特色,一是村民喂猪均用熟食,靠野菜米糠调养,不用饲料,肉感佳。二是杀猪时现杀现炕,不冷冻储藏,肉
汝城是“千年古县”、“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土桥镇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孕育、发展、保存、传承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装故事”是当地独特的民间文化活动,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反映古
洗澡不仅能去汗垢,消除疲劳,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肤的代谢功能和抗病力,而且能够治疗某些疾病。张家界境内溪河纵横,用水方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长期以来,养成了诸多洗浴的习俗。张家界人爱洗
传说很久以前,苗族先祖尤公部落,与外族部落发生了战争,战败后,尤公部落不得不踏上艰辛的迁徙之路,在经过七次迁徙之后,他们在里东苗王的带领下,来到湘西一个叫占求占怕(现今的吕洞山一座山梁)的地方。
一般小暑节气之后,就意味着炎热的酷暑到来了。每当我们小孩子热得躲到树荫下乘凉,一边骂着“这鬼天气”时,奶奶就在念叨:“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我们一听心里就坦然了,哦,这时节本就这么热的啊!到了晚
福建安溪县官桥镇上苑廖氏祖祠位于官桥镇上苑村,系上苑(曾用名象坂、象苑、上坂)廖氏发祥地。始建于宋初,由廖俨的长子廖君平建。 祠坐甲向庚兼寅申,后负铁峰山,前对弥勒山,左犀山,右驷马
在泉州,农历正月十五元宵闹花灯的习俗代代相传,几千年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传统风俗文化。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安溪蓝田的进德村与后清村游灯龙习俗就与众不同,游灯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过去泉州一带对戏班子也叫大梨园某某班,小梨园某某班。梨园戏,就是流行于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戏曲剧种“上路老戏”、“下南老戏”和“戏仔”(又称七子班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
送三旦 在福州,生男生女,外公外婆家都要“送三旦”。“送三旦”是指分娩三天,定为“三朝洗儿”日,作为娘家人,就要为产妇送来了鸡、面、蛋、油糯米、红糖等礼品,以供哺乳育儿期间的食用。
重庆大足竹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花色繁多,工艺精湛,素有“竹编之乡”的美称。 大足竹源丰富。早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大足申报《路孔河水灾》文中有“栖篾簟千家,无
位于瞿塘峡北岸的白帝镇,城镇建成区域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不到5000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小镇。 然而,这个小镇的文化底子却非常厚重。 这里是奉节脐橙的发源地。
“拉干爹”,是保山地区许多地方民间流行的一种原始的交谊结友方式,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种风俗的形成,与社会生产落后以及人们在遇到困难之时渴望能够得到亲情以外的帮助这种“求助心理”有关,故在地广人稀
云南昆明西山风景区,是一个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白鸟争鸣、景色秀丽的森林公园。茂密的森林植被,常年郁郁葱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古刹殿宇楼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深处。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三坊一照壁是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所谓“房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
丽江东巴蜡染是在贵州蜡染、白族扎染的工艺基础上,蜡染彩绘出丽江东巴画、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的一门新的民族蜡染艺术。 它以棉布、丝绸、金丝绒等为载体,用一种特制的蜡刀蘸熔蜡绘东巴字画于布,
纳西古乐被国外称为“东方音乐活化石”,是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纳西古乐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朝的词、曲牌音乐,形成了它独特的灵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这里到处是苍茫无际的原始森林,方圆数十里都没有人家居住。有一天,有位撒尼青年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逃到了这里。原来,这位撒尼青年名叫黄阿亮,因父母得罪了当地的布拉土司,被满门诛杀,
迪庆地区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因此,民族节日大多为藏族的节日,而藏族的节日几乎都与宗教有关。 赛马会 农历五月初五 藏族一年一度的端阳赛马会(又叫天马节),在海拔3288米的
榆林小曲,原是一种介于曲艺和民歌之间的艺术形式,又名榆林清唱曲,流行于陕西榆林一带。据说是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由随军塞上的江南艺人传到榆林,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
黄河的灵性 在黄河上游,河道高悬于险峻的高原两岸,黄河水倔强地怒吼着,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泛滥的黄河水对两岸人民的威胁十分严重。据记载,从先奏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540多年中,黄河共决
千百年来流传西王母在瑶池开蟠桃会的故事,那瑶池在哪里?原来新疆的天山果真有个瑶池,它也叫“天池”。 天池在天山上,海拔1980多米的地方,来到天池如登仙境,“瑶池仙境世绝殊,天上人间
阴历七月十五日,古称“中元节”。此时正值夏收过后,人们在这一天庆祝丰收,并用新粮祭拜天地,祭祀祖先。古时人们敬天地、信鬼神,相信万物有神,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会成神成鬼,所以这一天也就成了祭拜鬼
在湖南沅陵北溶乡有一座大山名碣滩山,碣滩山位于县城东北五十公里处的沅水江畔,这里峰峦挺秀,林木苍翠,重云积雾,湍急的沅水在滩头激起层层浪花,被江风雾化后飘然缭绕,使碣滩山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高山
中国自古把“东”看为最重要的方向,所以在中国传统建筑格局中的东房就是上房。 中国的传统房屋一般都是主屋为“坐北朝南”,在主屋的前面两侧,有东西向的厢房,主屋的东面房间就是上房,在这间
首页 上一页 [ 第188页/共330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