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河南南阳地名的来历

河南南阳地名的来历

作者:不详来源:地图帝2019-12-15
河南南阳地名的来历

三国诸葛亮的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让南阳的名气大增。南阳的名字怎么来的呢?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作为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南阳市在很长时间内也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1001.36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当然现在人口已经被省会郑州超过,郑州2018年末人口为1013.6万人。

南阳,古称宛,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河南古称中原,自古为华夏农耕文明的核心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很多著名的古都,如洛阳,开封,安阳等等,相比之下南阳没那么星光闪耀,但并不妨碍它也有悠久的历史。

夏朝初,禹曾以邓州(在今南阳境内)为都,春秋时楚设宛邑,称为宛,楚国在丹阳(今南阳市淅川县)建都。战国后期南阳地为秦所据,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设置南阳郡,为南阳之名始现。

秦灭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这里的“不轨之民”实际上是原六国的贵族、富豪以及擅长经营的商人和手工业者。秦朝怕这些六国故国贵族不安分,故迁移之以达到重点监控的目的。客观上来说,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冶铁业非常发达,成为当时全国冶铁中心。

南阳和汉朝也有解不开的缘分,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项羽争“关中王”,项羽在巨鹿和秦军激战,刘邦挥师西进被堵在函谷关外不得入,无奈之下只好转道南阳,从武关入关中,最终领先项羽一步进入关中。也可以说南阳是刘邦的福地。

南阳真正鼎盛的时期是东汉时成为“南都”,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开国功臣,很多出自南阳。正因为如此,定都洛阳的刘秀将南阳升级为东汉的“南都”,一时间南阳冠于天下各郡之首,不论是规模还是地位,南阳达到历史巅峰。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就是南阳人,曾做出《南都赋》描绘当时南阳的盛况:“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做《南都行》盛赞南阳:“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巅峰过后,南阳逐渐衰落。到明朝时,作为唐王朱柽(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的封地,南阳又迎来一波发展,车水马龙,商业兴旺。清朝时,南阳因为地理位置优势,成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拥有便利的水陆码头,一时间南下北上东来西去的商贾云集于此,使得南阳成为豫西南的经济中心,有南船北马之称。

南阳的名字虽然不是很华丽,但是很好记,为什么秦朝给它取名南阳呢?我们看一下南阳的地理环境就明白了。南阳位于南阳盆地北部,以北是一系列山脉;伏牛山、外方山、熊耳山等豫西山脉,南阳盆地南部是长江支流汉江。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因在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故名南阳。据史料《资治通鉴》记载,“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这里的南山指伏牛山。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对》时曾对刘备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南阳曾经的古称,也是现在的简称“宛”,又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因为南阳盆地的地形四面高、中间低像“碗”?确实有一定的关系,《说文解字》中对“宛”有种解释即为“四方高中央下”,这和南阳盆地的地形比较契合。

在春秋时,周天子为防范当时被视为“南蛮”的楚国,在南阳地区分封了很多诸侯国如吕国、邓国、申国等,但是都逐渐被想逐鹿中原的楚国吞并,楚文王置宛邑。传说神农氏曾有感于南阳的美丽富饶,说过“此地真乃灵气宛潜、富民宝地也”之类的话。至于楚文王用“宛”字为此地命名,到底是鉴于南阳的地形还是神农氏的传说,就不得而知了。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