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福建莆田历史上“抗疫”人物

福建莆田历史上“抗疫”人物

作者:范育斌来源:网络2020-03-09
福建莆田历史上“抗疫”人物

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普天之下,“抗疫”正酣。本以为,今年的春节肯定会更热闹、更精彩,没想到的是,江城传出的几声咳嗽、数星飞沫竟然让春节欢乐的气氛戛然而止,一向喜欢热闹的国人在这个格外“漫长”的假期里静默地睁大眼睛,时刻关注着“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变化,牵挂着同胞的安危。然而,面对疫情,更可敬的是我的那些同仁,“前度刘郎今又来”,再一次披挂“战袍”,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留下了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为托起患者生命的黎明日夜与病毒进行殊死的搏斗,成为了神州大地上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抗疫”英雄。

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曾经经历过成百上千次瘟疫灾难。据史书记载,一次大疫,死者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温气疫疠,千户灭门”(王充《论衡·命义》);“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植《说疫气》)。有瘟疫必有“抗疫”。回顾中国抵御瘟疫的历史,亦涌现出许多“抗疫”的英雄人物,有官员、医生、百姓等,他们的精神值得可歌可泣。

特别莆田是历史上具有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城市。千年以来在与瘟疫的斗争中,同样涌现了以吴媛、林兆恩、李健颐等为代表的“抗疫”人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凭着一已之力与疫魔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救死扶伤,拯万民于疫难之中,他们的“抗疫”事迹,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赞颂。

一、吴媛

吴媛,她在莆田人音译中被亲切的称之为“吴妈”。她的出生很有神话意味。据传,她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七月十五诞生于江苏浮海白鹤村吴家庄名医世家。其父名吴竞,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致仕后因事弃官前往苏州城开设祖传药堂。他学识渊博,医术高超,为人忠厚善良。吴竞育有子女五人,因吴媛居四,故称四娘。民间盛传,吴媛将生之时,吴家屋宇内外忽然瑞光四照,祥云生辉,紫气纷呈,左邻右舍观之,莫不惊叹称奇。其实这种瑞异之说,屡见于史,只不过从中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

令人惊奇的是,少儿时代的吴媛不学女红爱学医。吴媛自幼聪明伶俐,秀外慧中,加上双亲的百般宠爱,不仅让他随兄长延师读书识字还培养她对医药学的兴趣。受其家风影响,耳濡目染,她竟然对医学特别兴趣,且好学不倦,医书方药,倒背如流。同时,她经常跟父亲上山采药,学会辨识各种青草药。其父倾囊相授,专心学医的吴媛由此积累了相当的治病经验。

吴媛所处的唐代,堪称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可谓是“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麒麟”,有开明、宽容的文化政策,推动着文化在多元中扩展,整个社会充满文化创造的激情。正是这一时期,医学、药物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唐朝的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男尊女卑没有那么严重,朝廷又允许家传和个人带徒的方式传授医学,这些为吴媛学医提供了条件。

吴媛来到莆田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公元669年,吴竞携子女入闽居福州侯官县。吴家初至福州,由于随父外出行医,她的芳容便被一纨绔子弟盯上,初来乍到的吴竞受到胁迫,竟违心收下财礼。尽管吴媛极力反对这门亲事,但又说不通胆小怕事的父亲,性格倔强的吴媛便拒婚离家出走。吴媛从此化名,如孤云野鹤,沿途拜师学艺,学医修法。公元671年,道成之后的吴媛游至莆田地界,风景如画的莆田以及淳朴的民风,让她漂泊的心静了下来。

吴媛拜会了道法高深、博学多才的住持慧贞师太。两人一见如故,参禅论道,相谈甚欢。吴媛从此安顿下来,潜心研医修法。她时而上山采药,时而深入民间为百姓行医治病,且分文不取,深得民众喜爱。不久吴媛在兴角山择凤凰朝天宝地结茅而居,踽踽独行,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和爱戴,声名远扬。可见吴媛是莆田历史上的第一位名医,而且是女名医。

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是人类的最大敌人。地处闽中的莆仙一带乃瘟疫多发之地,传染病经常肆行无忌,危害百姓。公元672年,仙游县兴泰里百里范围内发生了大瘟疫,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蔓延,许多村落尸横遍野,百姓哭声载道,惨象触目惊心。吴媛心如刀绞,发誓解苦救难,拯救百姓。于是她为了探索战胜疫病的方法,独自深入山野密林,废寝忘食采摘药草,研方配药。

好在莆仙是药材之乡,植物茂盛,草药遍地。吴媛夜以继日地和乡民们一起熬药、治病,席不暇暖,日夜奔忙。她还一边传播医道之理,一边教民众修功护体,特别她配制的方药特别有效,有起死回生之效,病魔终于败退,瘟疫得以控制,方圆一带渐复生机。吴媛,一个柔弱的女子成为了莆田“抗疫”第一人,她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也随之远播四方。

瘟疫无情,吴妈有爱。从此,吴媛所到之处草木蔓发,春暖花开,山河无恙,人间吉祥,方圆百里的民众都开始亲切的称呼吴媛为吴妈或仙姑,受到百姓的爱戴。“此心安处是吾乡”。吴媛——这位苏州姑娘因此深深地爱上了莆田这块美丽的地方,莆田成为了她心中真正的家。吴媛不仅为医行善救治许多百姓,而且她还与其兄共筑延寿陂,开发北洋,造福莆田,百姓更是有口皆碑。百姓感激她的恩德,在她生前就用民间传统的礼仪焚香备礼叩谢上天的赐福。公元714年农历六月初一,吴媛上兴角山巅采药,时近晌午,坐在巨石上仙逝。民间为了神化吴媛,传为在此闭目养神,遂化蝶升天。唐玄宗开元三年(715),百姓感其恩德,捐建吴妈祠,殿宇取名兴角宫。

从吴媛的传奇经历来看,她为人慈善,心有大爱,虽然她亦医亦道,但主要以医显名而深入人心,故宋理宗钦赐宝匾为“护国庇民”。至于后来成为道教中人,主要与宋代的莆田道教兴盛有关,故在道教及其信众的共同推动下,吴媛与妈祖一样完成了从人到神的演变过程。她在这期间屡受加封不断晋升,尊称亦不断变动升级,从吴妈、大妈、古妈、三妈(台湾)、慈感娘娘、太乙仙姑到吴氏圣妃、显圣天妃、法主仙妃、吴圣天妃等。

莆田一带多尊称为“吴圣天妃”,在莆田每年长达一个月的元宵行傩中经常可以看到她的神姿仙态。宋以降,随着吴妈神灵的远播,奉祀的宫庙越来越多,以至于“吴圣天妃”的身影跨越国界,远渡异国他乡,影响广泛。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