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民俗旅游 > 河北承德十大名山景观

河北承德十大名山景观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5-25
河北承德十大名山景观

河北承德十大名山景观

1、磬锤峰

磬锤峰位于承德市区东侧武烈河东岸的山巅之上,在承德奇峰异石中最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您在承德市区向东望去就会看见那奇、秀的山峰。磬锤峰孤峰拔起,屹立于绝壁之上,傲然倚天,通高60米(含石台基座),净高38.29米,上部最大直径15.04米,下部最小直径10.7米,体积约6508立方米,重约16205吨。

孤石云举的磬锤峰,本身就是奇景,更奇特的是在光秃秃的石峰半腰还生长着一棵蒙桑,桑树有3米多高,大约已有300多年历史。春夏,蒙桑的新绿给石峰平添了许多姿色,到了夏季还会掉下又白又大的桑葚呢。

2、蛤蟆石

在承德市武烈河东岸馨锤峰的东南端海拔550米的山崖上,隔一条山谷,有一巨大的岩石,踞于群峰之巅,似一青蛙欲跃苍穹,故名。是承德十大自然胜景之一。这块昂首凸目、大嘴微启的蛤蟆石,长约二十米,高四十多米。蛤蟆头探出悬崖,腹下有南北两个空洞,洞室南北相连,东西贯通。蛤蟆石顶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卵石,像极了金蟾的背部。洞内地势平坦,夏季山风穿洞而过,可以一避外界的暑热。

3、罗汉山

罗汉山山形如屏障,层峦叠翠。山的中部一峰突起,酷似一位罗汉袒胸露腹,双手扶膝,背山面水而坐,比例匀称,神态自若。主峰下侧一峰,形似小罗汉。主峰东侧一峰,犹如一僧人披袈裟而立,主峰相连,如佛之弟子侍立。南面两峰,形似两罗汉扶肩说笑,神情潇洒。据计算,这座罗汉山形成约有300万年的历史。这尊大佛净高110米,海拔455米,真像一尊石雕大佛。传说罗汉是释迦牟尼派来的一位高僧,在承德一带降伏妖魔,守护避署山庄,磬锤峰、蛤蟆石、双塔山、元宝山都是他的法器。

4、僧冠峰

矗立在市区南面连绵峰峦之上的僧冠峰,海拔650米,山势险峻,怪石嶙峋,周围景色秀美,是承德人登山的首选。僧冠峰一峰突兀,封顶四周高耸,中间低洼,南部宽大的崖壁酷似“帽檐”,远远望去,极像一顶和尚的帽子,清帝乾隆题名:“僧冠峰”,承德人称它“僧官帽山”。这座山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还能“以云气聚散占晴雨辄验”,据说一年四季只要看山顶景色的变化,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在雨季,峰上若有云雾缭绕,必有雨水降临。为此,僧冠峰成了承德人的“晴雨表”。

5、鸡冠山

承德有十大名山,鸡冠峰也是其中之一。它距承德避暑山庄20公里,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植被,是距承德市区最近的生态旅游休闲登山最佳选择。

鸡冠峰主峰海拔936.5米,有公里可直通山顶。驻足山巅,但见群山之间,五根粗大的红色石柱,一字形排开,参差矗立,正如《承德府志》所描绘:“五峰累累若鸡冠”。那就是鸡冠峰了。

6、半壁山

半壁山位于承德市区的武烈河畔,是一座海拔420米的山峰,北面武烈河,山势临流而断,半壁陡立,气势巍峨,形若刀削,十分险峻。也算得上承德名山之一。半壁山下有一条石道。当年,康熙北巡即由此进入承德。陡壁山腰处还刻有“文明福地”、“半壁山”等几个大字,为道光年间太子太保内大臣、热河都统吉林英和所撰,承德知府海忠书写。因去时尚未久远,字迹十分清晰。说承德是文明福地便由来于此。

7、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承德市区东40里处一陡立石崖的中段,是一个东西贯通的天然溶洞,全长60多米。每当旭日初升,阳光透过洞口,宛如柄金剑射穿山崖,甚为奇特。洞体呈喇叭形,西窄东空,西洞口为入口,东洞口平台外是百丈悬崖,险不可攀。最值得称道的是对面就是著名的天桥山。

8、天桥山

天桥山,是承德十大名胜之一,位于承德市区东20余公里处,朝阳洞西口对面八里许的山峦上,又是一处悬崖断壁。近前细看天桥成拱洞形、全长180米,两拱。北拱跨长25.5米,高4.7米,宽6米;南拱长5.8米,高3米。北拱北端下头,有两块巨石上下相叠形成的风动石,人称石牛,坐在上面,用力摇动,还可以发出哞哞的叫声。

9、双塔山

承德名山多,双塔山就是其中之一。出市区西南30里处,有两颗巨大岩柱并肩而立,峰顶各有一座似砖塔又似小庙的古老建筑,那就是双塔山。两峰高低大体相同;北峰粗大,高40余米,周长74米。南峰上粗下细,周长34米。这是大自然的神工杰作,看去神奇,妙不可言。近代无人上去过,特别是峰顶砖塔何人、何 时、何故所建,不得而知,它又建在上粗下细的峰顶上,更让人不解;据说是距今1300多年的辽代古塔,均系方砖砌成,给整个景区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10、元宝山

元宝山距承德市内8公里,双塔山东六七里路海拔562米的南山岭上有一块状似元宝的巨石,横卧山巅,故名元宝山。“元宝”石长100余米,两头翘起,北有洞,深8米,宽6米,高1.6米,终年不见阳光,阴历五月洞内仍有冰雪。元宝山、双塔山中间有一条沟,东侧山崖是一个高百仞、长300余米的绝壁,壁上洞洞极多,宛若蜂窝。围绕着元宝山上长灵芝的传说,有许多惩恶扬善的动听故事。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