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端午民俗与闽台化船习俗

端午民俗与闽台化船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4-06-08 19:14:36

这条“龙舟”是由五位纸扎艺人共耗时一个月制作完成的。该“龙舟”是以竹木为骨架,以各种色纸裱制而成,长二丈八尺,宽七尺,桅高二丈四尺。船上还扎有戏台、正极殿、吹鼓楼。“戏台”上的人物是根据第一天第一场开演的莆仙戏剧目中的人物来制作的。“正极殿”中有纸糊的各尊神像,中央是五皇大帝,两旁是田公元帅和文昌帝君、杨公太帅、匡阜先生,船沿两边各塑有十位神将和八班皂隶,站立在船首的是两尊红面苏爷和绿面苏爷。“龙舟”两侧还绘有波浪和鱼的图案。整条“龙舟”巍峨壮观,栩栩如生,美轮美奂。除“龙舟”外,还有一条长一丈二尺,宽三尺七寸,高三尺的中“凤船”和十几条长七尺,高、宽各二尺五寸的小“凤船”。制作也相当精巧。

五月初五这天下午三点半左右,法师开始做道场,然后给“龙舟”、“凤船”点眼并请圣。晚上七点半左右,由村民装扮的八班、皂隶等排列在“龙舟”之前,高声吆喝,大锣开道,长号齐鸣,铳声震耳,焰花冲天,惊天动地!周围围观的是本村和来自四邻八村的村民,人山人海。只见八个壮汉将“龙舟”抬到殿前顶埕,并扬起“代天巡狩”和“钦命瘟部司”的白色双帆,这时“龙舟”开始不断摇摆,似在海上破浪前行。法师双手托着一只小“凤船”不断摇晃,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在“公堂”和“龙舟”之间往返穿梭42次,其间,引航人举着火炬,并不时向火炬上撒上一把松香,使火炬冒出团团火焰。请圣礼毕,五帝升帐,两边的执事高声长呼,大锣开道,号角长鸣,八位壮汉抬起“龙舟”,快速地冲向前场预先堆放的贡银堆上,执事和村老一齐跪下向“龙舟”拜别,戏台上装扮成八仙的演员也下跪送驾。此时,响铳、礼花、焰火响成一片,惊天动地!“龙舟”被点燃,十多只小凤船也陆陆续续地被送入火堆,火光冲天,方圆数十里的群众都能看见。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东汾五帝庙化船(送王船)习俗。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如果岁逢闰五,那么,这种送王船仪式照样还要重复一遍,毫不含糊。这种送王船,寓意是驱除瘟邪,佑境安民。

有人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别的地方过端午节是“赛龙舟”,而东汾这里却是“化龙舟”,差异咋这么大呢?其实,“赛龙舟”也好,“化龙舟”也罢,其本意都是为了避邪除祟、祛灾祈福。就具体细节而言,赛龙舟时也举行巫术仪式。

据《武陵竞渡略》中记载,其巫术仪式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划船的前一夜要举行“亮船”仪式,仪式上巫师接受请神的村落头人贡奉的牺牲祭品,然后作法,在船上翻筋斗,接着就撒些荠叶,点燃,让火光照亮新船,同时不停地敲击大鼓,彻夜不止,以抵制企图破坏新船的任何妖术。一是在竞渡当天举行“发船”仪式,巫师手举火把向新船发出前进的指令,并通过火把的烈焰的红黑高低来占卜胜负。竞渡结束,船人所用剩余酒饭及所有用品均需抛入水中,不复携去,因为这些东西都成了不洁之物,将之抛弃是为了避免将不祥的命运带回家。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