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百色鹅城古井话今昔

百色鹅城古井话今昔

作者:陈学文来源:网络2018-05-15
百色鹅城古井话今昔

百色属半丘陵区,地处右江盆地上游,海拔120米,为鹅江(也叫“剥爱河”)与澄碧河半环抱,鹅城(百色城)是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好地方。 鹅城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许多地方只要挖下地面一、两米深,就会冒出地下水来。挖下数米,在四周砌砖头或石块,倒下小石头、粗沙子等过滤水质,就可成为一口简易的水井。鹅城的水井有大有小,有浅有深。大的直径一米五左右,小的直径几十公分。浅的一两米,深的达六、七米。

1730年,百色(今右江区)筑城设官署。在面积仅有0.25平方公里的百色城,县政府未雨绸缪,为了御敌入侵,方便民生建了多口大水井。在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描绘的百色厅城厢附近图中,明显地标出多口大水井的位置。如文昌井(今百色市公安局旧址大门右侧,已填平)、中府井(今百色中学附近,已填平)、太平街龙平巷的“三口井”、“李公集”两个井(址在旧中山公园,今已填平建右江革命文物馆宿舍)、百色中学门前码头下右边的两个井(今已填平建建设银行宿舍)。稍后,在今百色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宿舍院内,増挖一口“大井”(20世纪80年代因有小孩不小心掉下水井,被填平)。此外,百色城内外一些会馆、作坊、店铺、甚至居民家中,也有自行挖水井使用。

井水清凉甜美,用来加工食品,如蒸酒、打饼、制作酱油、发豆芽等品质很好。人们除了饮用井水,还可以到鹅江、澄碧河去挑水用,但并不容易,要走较长的一段路程,还要下码头。

水井在战争、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史载,1860年,太平天国石达开的军队前往云南、贵州,途经鹅城时,石达开派他的养子——得力的部将石镇吉“率众兵数万,直扑鹅城”。遭到鹅城军民奋力抵抗后,石镇吉命令士兵将百色城团团围困了一个多月。久攻城不下后,石镇吉只好率部绕道而走。如果鹅城没有多口大水井,军民又无法到鹅江、澄碧河去取水,那这场战争的后果不堪设想。早年鹅城经常发生火灾,最为严重的是解放后的1955年4月15日,因太平街居民李某清明节在家燃香点烛、烧纸钱祭拜先祖时用火不慎,酿成大火灾,将鹅城烧成一片火海,烧毁房屋705间(占全城房屋总数20.3%),烧死9人,烧伤25人,其余还有1023户受灾,财产损失人民币130多万元(解放初期人民币)。鹅江、澄碧河离城较远,取水十分困难。如果没有水井,没有全城军民、干部、学生奋力扑救,鹅城定会烧个精光。

1956年,百色城建起了自来水厂。随着自来水管道铺满全城,走进百姓千家万户,水井便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鹅城著名的多口古井,如今只剩下太平街龙平巷的“三口井”了。(实为二口井,1982年修建中山路时,有一口井被填建民房。1983年,百色城军民联合修复好剩下的两口井,并立碑刻字“军民修复——饮水思源龙平井”,作为纪念。)2003年,市政府将“三口井”遗址定为百色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今成为右江区一个旅游景点。

民众家中的水井也早已被填平,无影无踪了。如今,许多老一辈的鹅城人,还常常到“三口井”去参观怀旧,回忆鹅城建城以来200多年的历史。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