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风情 > 撒拉族民间乐器:“口细”和“宰靠”

撒拉族民间乐器:“口细”和“宰靠”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4-04
撒拉族民间乐器:“口细”和“宰靠”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 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 海、甘肃、新疆等州县。撒拉族,早在元朝时,其先民——中亚撒玛尔罕人 经新疆长途跋涉迁徙循化,后与周围的藏、回、汉、蒙 古等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撒拉族。撒拉族自 称“撒拉尔”、“撒剌”、“沙剌”、“沙剌簇”、“ 萨拉”、“撒拉回”等是汉人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 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撒拉族。

“口细”是撒拉族保存至今的民间乐器,长不到0.5厘米,重不到0.05克,小巧玲珑,在各种乐器中可能是体积最小的一种。“口细”的制作并不复杂:将一火柴杆粗的细铜(或白银)制成马蹄形状,中嵌一片极薄级细的黄铜片,尖端弯曲。含入口中靠舌尖拨动或夹在牙缝用指弹拨发音,以收敛嘴唇的大小和吹气的强弱调节音量、掌握音符。其音量极弱,即使隔门都很难听见。音符起伏、跳动也不太大,但听起来却十分悠扬缠绵,如泣如诉,动人心弦。

“口细”是撒拉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乐器。尤其是妇女更是爱不释手。在过去,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撒拉人特别是妇女弹唱歌舞被视为非法,唯独吹弹“口细”不受任何制约,并颂其美,民间对此有着这样的传说。

相传,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哈三、胡才,双双阵亡于沙场,其母法蒂玛(先知的独生女)悲伤至极,哭得嗓子哑了,泪水干了,便以“口细”代替,倾诉失子之痛。所以,撒拉人吹弹“口细”非但不忌,反当“圣行”而遵行。过去,撒拉族男人们常因徭役支差,扳筏经商,从戎出征而远离家乡,妇女们牵肠挂肚,惦念不已。每当深夜人静,妇女们便三五成群,不约而同相聚一起,尽情吹弹“口细”,使满腔的忧愁、焦虑、思念。一泻而出。随着岁月的推移,“口细”成为人们随身携带,聊以自慰的伴侣。它以其悦耳动听的音质,倾诉着撒拉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口细”还是青年男女们倾吐爱慕之情的主要媒介之一。

“宰靠”(笛子)在撒拉族地区称“敲尔”。其制作方法是:用一把粘性强的红泥土捏成两块喇叭花状的凹片粘在一起。再在合缝处掏一小孔,用以吹气,两边各掏几个按指音符的小眼,晾干即可吹奏。“宰靠”音量大,不亚于竹笛,音质高亢、嘹亮、悠扬、清脆,多为男青少年所吹奏。特别是在野外牧羊、田间劳作休息时,高昂嘹亮的“宰靠”声往往使人浮想连翩,精神为之一振。今天,撒拉族人民用这别具风格的民间乐器歌颂幸福的生活和未来。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