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异域风俗 > 国外风俗 > 印度人名

印度人名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5-11-02
印度人名

全称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东部与缅甸接壤,西孟加拉邦的东部是孟加拉国;南部是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岛国;西北部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北部与中国、不丹和尼泊尔接壤。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7000多公里。全境分为在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的高山区、中央平原/恒河平原(Indo-Gangetic 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肥沃的印度恒河平原覆盖了印度北部,中部和东部的绝大部分。而德干高原占了印度南部的绝大部分。印度西部是塔尔沙漠,这是一个岩石和沙尘的混合沙漠。印度的东部和东北部边境线涵盖了喜马拉雅山脉。由于与巴基斯坦的领土纠纷,印度的最高点存在争议。按照印度的说法,其最高点(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是乔戈里峰(Qogir),海拔8611米;最高点是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海拔8598米。多条河流发源于或流经印度,如恒河(Ganges,全长2525公里)、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2900公里)、亚穆纳河(Yamuna River,1370公里)、哥达瓦里河(Godavari River,1465公里)以及克里希纳河(Krishna River,全长1400公里)。其中恒河为境内最长的河流。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10.80亿,居世界第二位。有十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46%,泰卢固族9%,孟加拉族8%,马拉地族8%,其他还有泰米尔族、古吉拉特族、坎拿达族、马拉雅拉姆族、奥里雅族、旁遮普族等。居民中约有81%信奉印度教,其它宗教有伊斯兰教(13%)、基督教(2%)、锡克教(2%)等等。

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此外还有预定可为官方使用的语言:阿萨姆语、孟加拉语、多格拉语、古吉拉特语、卡纳达语、克什米尔语、孔卡尼语、迈蒂利语、马拉雅拉姆语、曼尼普尔语、马拉地语、尼泊尔语、奥利亚语、旁遮普语、梵语、桑塔利语、信德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乌尔都语等。其他使用人口超过500万但非官方语言的还有:阿瓦德语、比尔语、博杰普尔语、班得里语、恰蒂斯加尔语、贡德语、哈里亚纳语、印度斯坦语、卡瑙吉语、果达古语、库特奇语、摩揭陀语、马尔瓦尔语、图卢语等。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被孔雀王朝(Maurya Empire)统一。阿育王(Ashoka,前304?~前232)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2世纪孔雀王朝灭亡,小国分立。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后形成中央集权大国,统治时间达200多年。到6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526年,蒙古贵族后裔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西北部建立首个据点。1757年起,印度逐渐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被英全部占领。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民族运动蓬勃发展。1920年起,圣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 ~1948)通过“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最终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它为“天竺”。唐代玄奘则仔细探讨了天竺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而根据当地发音,称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文名称“Sindhu”,其波斯语变音为“Hindu”、希腊语变为“Indu”、龟兹语为“Indaka”。印度人自称“婆罗多”(Bhārata),对于这一名称的来历,在印度国内也有多种说法。耆那教传说,教祖里施波德沃的长子叫“波勒德”,他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国王,他的国家便以波勒德的变音“婆罗多”命名。《往世书》记载,包勒沃王朝著名国王杜施因德的儿子叫“波勒德”,擅长武功,在继任国王期间,打败了许多雅利安人小王国。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