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民俗 > 民俗节日 文章列表
黄田人把“二月二”称为“春龙节”、“开春节”。 黄田“二月二”,沿袭了我国北方“龙抬头”节俗,但又独具特色。走花街、祭社、敬文武庙、吃“二月二节”是黄田“二月二”节的主要活动。 二
“社公节”是合浦县传统节日,又称社日,俗称土地诞。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为春社,八月初二为秋社。合浦人认为,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业兴隆,全靠社公保佑,因此城乡群众都有
河曲河灯节,俗称河灯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办。历时三天,在县城西门外黄河边,漂放河灯。通过各种祭祀形式,祈祷神灵消灾免难、风调雨顺,是黄河民俗文化的典型。 历史渊源 古时
大家都知道妇女节是3月8日。在我国古代,也有妇女节,并且还不止一个。我国的妇女节古已有之,而且一年有三次。 其一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也称女儿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女孩的
有人喜欢新潮,有人坚守传统。又是一年七夕时,民间素有日出前取七夕水的传统。每逢农历七月七日,博罗(博罗县,隶属广东省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东部、珠江三角洲东北,东江中下游北岸)东山八角井处有很多“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在惠州市的一些农村,有在这一天隆重过节的传
卓木齐,通天河畔一个藏族传统古村落,是青海藏区最美的村庄之一。卓木齐,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尕朵乡,距省会西宁720余公里,海拔3700多米。这样一个仅有200多户人家,800余人口的又偏又远
农历七月初七,人称七夕节,也有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比较重视的日子。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汉代
农历七月初七,晋江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多贡品祭拜七娘妈,举行祈福活动,俗称“做七娘妈生”。跟许多传统节日一样,七夕也有自己的应令祭品,老晋江人在七夕要吃糖。 1、吃糖 泉谚
重阳谚语 深秋九月,即公历的10月。虽是“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的时节,但“其容清明,天高而晶”,其色金黄,其谷归仓,万民所乐也。节日过后,天气转冷,各种昆虫开始蛰居,各种病
在历史长河中,有关重阳节的诗句枚不胜举。重阳仲秋,芳菊盛开,万紫千红,一片灿烂,文人雅士对娇艳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多有咏菊的重阳节的诗句传世。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
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在我国是十分重要的民俗节日。每年重阳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的节俗各具特色,也反映出泱泱大国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下面介绍广东增城重阳节习俗。 增城当地有春(清
重阳节别称 重九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 踏秋 重阳又称
重阳节的宋词欣赏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北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沈醉换悲凉。
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民俗节日,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中,民间形成了不少重阳节的别称,如过去也叫做重九节,今天又叫做敬老节等等,而因为重阳节俗中有一项“饮菊花酒”,重阳节也多少与酒产生
广州白云山有个民间节诞——郑仙诞,又称白云诞。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已有男男女女于农历七月二十四、二十五络绎不绝上白云山贺诞。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游白云山蒲涧》诗中有句云:“至今七月二十五,倾城
农历九月,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的时月。他们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产生了许多推理和传说。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夏小正》曰:“九月内火(大火星休眠)。”《黄帝内经·素问》曰:“天地之至数,始于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寿宁人在重阳节这天吃的我们最熟悉的米糕。固有“步步高升”之意。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每逢此节,女子们穿针乞巧,好不热闹。《风俗记》中载有:“七夕,牛郎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的浪漫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西和县未出嫁的姑娘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动,祈求“巧娘娘”保佑自己聪慧、灵巧,婚配如愿,生活幸
东岙村地处洞头区东部,西临国家一级渔港——洞头渔港,其域内有红黑石滩沙滩、狮身人面像镇海而坐。该村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每年的“普度节”会举办放“水灯”、“迎头鬃”等活动。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深得
七夕成人节,是洞头民间在七月七为年满16岁的丁口举行的成人节。洞头的七夕成人节有请七星亭、祭拜七星夫人,为孩儿祈福和举行成人仪式的传统节庆活动,做巧人儿饼、红圆、红龟和姑娘乞巧、拜床母和十六岁成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瑞安市马屿镇曹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 瑞安曹村元宵灯会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群众性民俗节庆活动,始于南宋绍兴廿七年(1157年),曹
讲到元宵节,邵阳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汤圆。元宵佳节在南方的气氛并不算浓重,虽然邵阳这里没有大街小巷的张灯结彩,没有处处看花灯、猜灯谜的热闹,但元宵节吃上一碗汤圆总是必不可少的,非得吃完了这圆滚滚的
明代开始焚烧祭品以示给先亡的亲人捎过去东西。明代在坟旁焚烧纸锭,并在坟头压一叠纸钱。明代年间,福建地区的中元节祭祀依然非常隆重,家家户户都要备好冥衣纸钱,写上先人名号,然后焚烧祭拜。若是出嫁的女
“长白山采参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公元3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有人采挖人参。长白山区的人们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称为“放山”。放山是原始森林中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因此放山是对人的胆量、智慧、体能乃
农历的大年初十,也是老人们常说的地生日,是石头神生日也称石头节。另外,这一天“老鼠嫁女”的传说,也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气氛。 正月初十的民俗,把石头、老鼠当座上宾,饱含了农村人的生存智慧
神秘又充满民俗特色的布努瑶族“祝著节” 都安瑶族“祝著节”,也称“达努节”、“祖娘节”或瑶年。 传说,瑶族创世女神密洛陀
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节。火神是中国传说中的司火之神,名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鲁西、鲁南菏泽、济宁等地一带有在火神节送火神的习俗。是日,家家都绑扎柴把,柴把内夹带鞭炮,上插火神牌位。入夜,后生
财运提升 引钱龙 有的地方,在二月二这天,人们由大门外开始撒草木灰,将草木灰线一直撒到院内,屋内,厨房,并围着水缸绕一圈,称之为“引龙回”。 还有的地方,人们则在二月二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
谢水节流行于冕宁县一带。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 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
八月的清晨,透着一丝淡淡的凉意,山谷固有的宁静,被人们的欢呼声打破。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一路高歌,向着山脚下的沃西村赶去,将唯一一条往返于瓦美娜镇的道路围堵得水泄不通。这一天,山谷中将迎来最为隆
在中国古天文学体系中,织女星位于天河北端,本名叫做“织女一”,与另外两星一起,主管瓜果、丝帛和珠宝等家庭用品,而牛郎星(牵牛星)的正式名字叫“河鼓二”,与另外两星共同主管桥梁关隘等土木工程,两者
古代把农历三月三为春天的大节,叫上已;九月九为秋天的大节,曰重阳。上已踏青,以后逐渐被清明节所替代,但“三月三”这个吉祥的日子仍是壮族、黎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重要节日。九月九,因为月日同声,又值秋
一、立夏节 过了立夏节就已进入炎热的夏天了。皖西一些地方,村镇群众在这一天结伴游夏,到附近登山游乐,青年人更是竞跑看谁爬的快。大多数人都要在立夏这天称一下体重,到大暑日再称一次,酷热
一、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汉族的重要节日,称“八月节”,也称“团圆节”,家人们都要尽可能从各地赶回家团圆。节日活动较多。 赏月 中秋夜明月冉冉东升时
一、十月一 淮北一带,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日是“鬼节”,实际也是怀念祖先的节日。 扫墓 农事已毕,粮食归仓,天气已渐渐冷了,人们怀念已故的亲人,为之添制寒衣,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无论是老人、大人还是小孩,都忙着去理发店理发,为什么二月二这一天要理发呢,有什么寓意及讲究呢? 二月二理发,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神龙赐福,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这一天,备
首页 上一页 [ 第4页/共11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