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泉州施厝扁担拳

泉州施厝扁担拳

作者:刘益清来源:网络2019-05-05
泉州施厝扁担拳

用扁担挑东西,这在农村再平常不过。而在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施厝村,扁担不仅是村民的劳动工具,还代表着一门在村里传承了200多年的武术。

正如武术界的拳谚所说:“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武术发源于简单的生活日常,施厝村的村民就是在平时的生活劳作中,以扁担演练棍法,一舞就是200多年。

食三年传一支扁担

在泉港,施厝扁担拳早已家喻户晓。据称,它的前身是泉州南少林的护寺棍法,属泉州南少林武术在民间的遗技。

“村里至今还流传着‘食三年传一支扁担’的说法。”施厝扁担拳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施惠清介绍说。据传,乾隆年间,泉州南少林寺被毁,武僧洪海和尚劫后余生,浑身烧伤逃难到惠北光德里东林铺(今泉港区施厝村),被施、林、吴三姓乡亲收留救治,三年治愈。洪海为报村民救治之恩,分授三姓乡亲三种南少林护寺秘传武功。其中,施姓得传棍法,林姓得传耙法,吴姓得传槌法。

“护寺棍法传入施厝后,村民多以扁担操练棍法,故称扁担拳。”施厝扁担拳文化研究会会长施贻龙说,从最初的护寺棍法变成扁担拳,这一民间遗技在200多年的衍变中,深深地烙印上施厝村民的日常生活印记。

在村中行走,昔日“鸡鸣人起烟缭绕,四方乡民勤亦暄”的热闹场景早已不见,迎面走来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其貌不扬的着装打扮下,你根本意识不到谁可能练过武术。“施厝村有4000多人口,习武者不少,光是扁担拳研究会的成员就有将近130人。”施贻龙说,扁担拳最盛行时期,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习练过。

如今,村中的拳师几无靠此授艺糊口,他们都有自己维以生计的正业,从商贩、渔民、农夫到建筑工……但闲暇时,只要他们把外衣一扔,拎起一支扁担,一套完整的扁担拳就舞得虎虎生风,让人不得不感慨“高手在民间”。

成长于乡野的少林棍法

老拳师施良文家门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地,三五根扁担,几个村民就能聚集在一起,切磋武艺。

“防守时一定要侧身,躯干要收紧……”挥舞着扁担,施良文一步一动作对扁担拳做着技术分析,让“外行

看热闹”的我们也能听出一些民间武术的门道。平行刺、顶角压、缠脚……一连串的动作,体现出扁担拳所追求的简单、实用。

“扁担拳的身法、招式及打法,均与少林寺的剑经棍法十分相似。”泉州少林寺武僧团副团长释理刚说。明抗倭名将俞大猷所著《剑经》中提到的古武术术语“起流水”,在早期的少林一式棍法中便有此称法,而在施厝扁担拳拳谱中也保留有“流水”“斜流水”等术语。

施厝扁担拳中诸多动作名称不仅沿用少林武术术语,而且其招式套路的产生和日常生产生活结合无间,朴实无华。“扁担拳和其他传统武术一样,都是以实战运用为出发点,习武模式分单练和‘合架’(对练)。”施贻龙说,施厝扁担拳在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后呈现出套路的多元化,包括三斧开天、七步势、十四式、二十四式、三十六式、七十二式、一百零八式等。这些招式势势相承,枪棍并兼,拆练合一,沉稳紧凑。

作为一个可以在劳动中修习、精进的拳种,扁担拳和一些观赏性很强的武打套路相比,一招一式都充满草根味。习武近50年的村民施良玉说,祖传的施厝扁担长六尺,与人齐眉,又称

齐眉棍,木料要求是上好的红桷橧,无斜纹,平时挑担可以承重150多公斤货物,遇到状况时,将货物往地上一放,棍子顺手抽出,立马变成防身兵器。

正是这种生活中的武学,成就了历史上一段“双棍战土匪、扁担格子弹”的民间佳话。

据泉港第三实小原校长施凤燕署文介绍,1931年冬,该村施良水、施良财兄弟曾靠手中的扁担,与带枪趁夜来袭的土匪们进行殊死搏斗,最终在村民的帮助下,击退了来犯的土匪。在双方的激战中,施良财用扁担格挡开了一颗飞向他的子弹。这支扁担目前保存在村内,上面还留有触目惊心的弹痕与弹孔。

扁担前头又逢春

和大多数的武术传承一样,拜师学艺、言传身教也是扁担拳传承的传统方式。

在施厝村,扁担拳也衍化出许多流派,每支流派各有特点。“以前村民所练扁担拳大多是家传的,习武一般都在自家祖厝,练习时都要大门紧闭,生怕外人偷学去。”施聪法是施厝村练习扁担拳最年长的人,今年85岁。据他所言,他练扁担拳的时间长达73年。据说,最初他是靠到武馆门口偷窥拳师练武,一点点自学扁担拳的。后来,随着用扁担谋生的施厝人走南闯北和拳师传艺,紧闭着的习武大门慢慢对外敞开。“主要传向莆田、福清、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及南洋诸地。”施惠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厝人谋生不再用到扁担,放下扁担的施厝村民更多地拿起其他的谋生工具,这一技艺传承面临断层之危。“如今村里会使扁担拳的百余人,年龄都在40岁以上。原先一百零八式的扁担拳,也只剩三十六式。”施惠清说。

为了不让这一武艺失传,泉港区今年成立扁担拳文化研究会。“村里花了一年多时间对扁担拳历史渊源进行追溯,并对武术套路和传承谱系进行整理归档。”施惠清说,扁担拳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对传承与挖掘民间文化,宣传“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形象提供了一个平台。

“平时工作缺乏锻炼,习练扁担拳最大的好处,就是强身健体。”28岁的村民施志平在当地一家私企工作,白天上班,晚上一有空就操练扁担拳。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施志平这样的年轻人渐渐爱上扁担拳,村里还组建了青少年扁担拳习武队,习武健身成为一种风气。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