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洞庭湖船俗、渔俗

洞庭湖船俗、渔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6-08

下面,再说点洞庭湖的渔俗。

汉寿县流传的民间传说《状元鱼》中讲述,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杨么看见洞庭湖里的鱼越来越少,便吩咐军师贴出“皇榜”,按照湖乡渔俗,要在“三月十五鱼龙会,单点鱼类状元郎”。到了三月十五那天,洞庭湖边七州十九县都选派技艺高超的渔民,带上最好的鱼鳖虾蟹,来到龙阳洲(今汉寿县围堤湖农场)总寨,参加鱼龙大会。总寨前面搭起十里长棚,两边棚里摆满了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鲶鱼、鳜鱼、青鱼、编鱼、杆鱼、才鱼、银鱼、针嘴鱼、创花鱼、柳叶鱼。黄枯鱼……各种各样的鱼应有尽有。杨幺带领各路寨主一路看,一路评。结果,围堤湖的鲫鱼被点为鱼中“状元”。杨么根据大家的意见,从水桶里提出一条鲫鱼,举起朱笔,大声说道:“洞庭乃是渔米乡,寨寨捕鱼又种粮,今日鱼龙大盛会,单点鲫鱼状元郎。”说罢,把朱笔一挥,一颗朱红圆点正正当当点在鲫鱼头顶上,然后放进水桶。从此以后,围堤湖的鲫鱼条条头上都长了一个红点,人们就叫这种鱼为“状元鱼”,也有人叫它“朱砂蛮。”通过这个传说故事,我们大体上知道了洞庭湖一带鱼龙会习俗的来源及其风情。

“洞庭湖的鱼大得吓死人”;“洞庭湖边牛大八百斤,鱼大无秤称”;“洞庭湖的虾子,犁马大的脚”;“三浆当不得一橹,三橹当不得一篙,千浆万篙当不得烂布子伸腰”;“洞庭湖人的本事高,指甲破鱼不用刀”……这些谚谣生动形象地说明洞庭湖的鱼虾之繁多、硕大以及捕鱼人的本领之高强。然而,旧时有些渔民在捕鱼时,还是相信世代承袭的语言的魔法力量。他们在撒网下去,心里往往要默念着:

肥的来,瘦的走,

鲶、鲤、鲫、鳜样样有。

大鱼小鱼快上手。

嫩的来,老的走,

杆、鲮、鳅、鲇样样有。

肥鱼嫩鱼快上手。

冰块化,鱼儿游,

鲤、鲭、鳙、娼齐出头。

大鱼小鱼出洞口。

这种默念祝词或咒语的打鱼风习,实质上是古老祭歌的原始遗风的残存。它使我们自然地想起远古时期蜡祭中的祝辞咒语,比如《礼记·郊特性》里的咒语《土返其宅》和《山海经》中驱逐旱魔的《神北行》。它们“不断地提醒人们的希望”,“巩固着人们的信心”,也表现了人们是怎样深刻地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而这种相信是有助于人们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

旧时洞庭湖渔民,长年累月飘泊在湖上捕鱼,不管烈日炎炎或者冰天雪地,总是忙个不歇,还要忍饥受气,甚至挨打遭骂。在贫苦窘迫的打鱼捞虾的单调生涯中,渔歌是他们忠实的伴侣,解忧散愁的良剂。在五黄六月,太阳烤得肉痛心焦时,就唱《晒歌》:

太阳一出照九洲,

晒得情哥汗不流。

人在船上无处躲,

船板烫脚人溜溜。

想起阿妹回家远,

要不打鱼无米油。

在放鸬鹚船打鱼,便唱《海歌》:

风吹麻石滚上坡,

洞庭湖里鸟架窝。

枫树尖上鱼撇子,

鹭鹚上树把鱼捉。

用诙谐的情调、滑稽的话语唱出一反世态常情的“古怪歌”(或称 “颠倒歌”)以之逗笑取乐,开开心,散散问。

渔郎常年在湖里撒网捕鱼,爱唱《十二月打鱼歌》,充满着凄凉悲愤:

正月打鱼是新春,

洞庭湖水一掌平;

渔即荡起双飞燕,

下网打鱼冷浸浸;

拉得肥鱼寒了心。

二月打鱼二月二,

土地菩萨祝寿辰;

渔郎撒下春光网,

想起老板黑良心;

打得鱼来肚子空。

七月打鱼七月七,

牛郎织女会佳期;

洞庭水涨湖面大,

湖霸收租按水仪;

渔郎无钱难娶妻。

十二月打鱼雪花飞,

冰凌衣帽雪白眉;

热汗溶合伤心泪,

点点化作打鼓槌,

击响春雷闪光辉。

这首脍炙人口的湘北“五句歌”(每段五句,第五句更奇),描绘的虽是悲惨的生活,但抒发的却是昂扬的斗志(充满着与天斗、与地斗和与人斗的激昂情绪),十分可贵。渔家姑娘,三五几个坐在湖州柳树下织渔网,轻轻唱起《十二月织网歌》:“……十二月织网又一年,一年辛苦一年酸。金梭穿断银梭线,织网千张没得钱。渔霸强征泪涟涟,奴与渔郎不团圆。”同样是凄楚悲凉,催人泪下的。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