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山西晋城沁水柳氏民居

山西晋城沁水柳氏民居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3-26

明末,西文兴村遭兵祸,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不过,到了乾隆年间,该村再次兴旺起来,此间柳家出了两位理财大师——柳春芳和柳茂中,父子二人在经营盐业和典当业中获得了暴利。重修了祠堂、文昌阁、文庙、关帝庙,并在关帝庙的东西两侧新建了魁星阁和真武阁,建造了富丽堂皇的“中宪第”宅院。西文兴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富不过三代。又过了150年,沧海桑田。柳宗元的后裔们沦为山民。他们的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与周围山村的百姓,已没有多大的区别。诗书传家的风气一旦发生断层,他的吏治思想、文学成就、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就变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他的后人无法理解,也无法传承。但柳氏宅第的建筑,是家族兴衰的见证,显示着几百年来的不同凡响,仍向现代人展示着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柳氏民居四周青山绿野,风光秀丽。依山而建,西高东低。举目南眺行屋拱翠,挥手东指三台左抱,侧身西观九岗右环,回首北望鹿台挺秀,是谓之“环山居”。平面设计为万字形的皇家图案,整体布局为“福禄双全”。

柳氏民居为典型的明清城堡式庄园建筑。它依托北山,起势作“凤凰展翅”。原建筑面积98亩,一派气吞山河之势。整个建筑大体分三部分。村南端为外府区,包括柳氏词堂、关帝庙、文庙、柴房和左右过亭等。文庙内又设有圣殿、小学堂、纸帛楼;中部区为东西走向的村内小街和街东端的文昌阁、校场以及两个高大壮观的石牌楼等;村内小街往北,便是柳氏民居的内府区,为全封闭式。其四角有小戏台、观河亭、赏景楼、府门楼。进入内区只有两门可通。一是西南角的府门楼,座北朝南,门临村内小街;另一侧是东北角观河亭下的砖拱门楼,可走出村外。在内府区的北四府与南两府之间,有一条可通遍六府、走出两门的府内环形街。另外,柳氏民居至今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古街道、小巷还有18条之多,总长约1.5公里。

山西晋城沁水柳氏民居

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柳氏民居原建筑已大部分塌毁,现存完整的还有七座院落,仍具规模的明清残院12座。这些庭院建筑形制大致相仿,皆为四合院式。院门偏于一角,多为坤、巽、艮门。完整宅第的大门均有牌楼装饰和石狮石鼓相镇。院内东、西、南、北四面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其中北房为高阶台,宽走廊。每院四角又另有一小院,房屋两间。这种建筑形制俗称“四大八小式”。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精美的工艺便是它流动的旋律。柳宅建筑在整体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均衡与对称法则,于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又求统一。其局部却多汲江南之灵气,而渐成一番娇巧隽秀的格局,置身其中,给人以艺术佳境的感觉。

在柳氏民居信步漫游,你会被那无处不在的木雕石刻所吸引。每一道门楣、窗棂、栏杆、扇、飞檐,每一块裙板、匾额,每一根梁枋,每一级斗拱,无不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千姿百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仅窗花图案就达40余种,故事木雕板块百余方,石雕(包括柱、瓦、斗、拱、脊兽、鼓、狮、础、碾、磨、臼、下马石、练功石等)有上千块之多,构栏、华板、裙板近千,且图案几乎无有雷同者。:柳氏书香门第,受其美学情趣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柳府建筑工艺风格在意境创造、艺术造诣以及文化的蕴含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柳氏民居集南北风韵于一身,窗棂、耍头以典雅大方为先,雀替、栏杆以玲珑精巧为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构图缜密,雕刻精美,并通过谐音、成对、顾盼、呼应、回旋等表现手法,用传统吉祥图来喻事、抒情。仅一个“行邀天宠”的门楼,就已读出近30种含义。例如:以云纹、蝙蝠来表“天降鸿福”,以莲花、桂枝来表“连生贵子”,以一根绳子串三个铜钱来表“连中三元”,以五蝙蝠展翅围绕一个寿字来表“五福朝寿”,以万字纹、菊花、莲花来表“万年连举”,以慈姑、祥云来表“慈祥”之意。还有四艺(琴、棋、书、画)暗八仙(八仙所持之宝)……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无限的创造力。

山西晋城沁水柳氏民居

从建筑艺术和建造技术来讲,柳氏民居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坤门乾主,巽门坎主,极符合我国传统的风水堪舆理论。柳府各种配套设施相当齐备。像各府第的后院,上有铁丝网覆盖,下有地道家家相连,院院相通,号称“天罗地网”,并配有警铃、防火墙等。而更让人惊叹的是“河东世泽”的宅院的大门,它共有十二道门栓,其中六道软栓,六道硬栓。即便是身处院内,不知情者也不容易打开此门,足可见柳府之戒备森严、防护意识之强。究其原因,其一当作防盗之用,其二亦或还作防战乱、政乱,作避难之作,可谓用心良苦。另外柳府还建有后花园、观河亭、赏景亭、小戏台等供娱乐,并有专供成年少女居住的闺绣楼、梳妆台等。柳氏民居从其建筑艺术、工艺质量、建造技术来看,水平之高,布局结构之考究,文化底蕴之深厚,在我国古代民居中实属罕见。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