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插梳习俗

插梳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2-06-19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梳子的材料以骨、玉及象牙为主;顶端则饰以鸳鸯、鹦鹉及兽面等形状。在青铜器盛行的殷商时代,也有铜制的发梳,山西石楼义蝶出土的一件实物,可视为铜梳的代表:整件梳子高11厘米,分齿十三根,梳把较高,上饰云雷圆纹。在梳把顶郡的两端伸出一段,制成两肩,也是这个时期梳篦造型的一大特点。估计这种梳昆专用于插发,顶部制有双肩,便于拔取。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在这个时期出土的妆奁之中,常见有马蹄形的盒子,就是专门盛放这种梳篦的。这个梳篦的把手,一般较厚,而梳齿部分则较薄,至齿端处削尖。在梳把的两面,有时还绘有精致的纹样,常见的有人物、凤鸟及野兽,也有作几何纹。令人惊奇的是有一种木篦,在宽度不到10厘米的木片上,均匀地分出一百多根梳齿,每根梳齿皆薄如纸片,在顶部接近梳把的部分,又恰好齐整划一,其工艺之精湛,可以想见。

插梳习俗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如用以梳发的,大多用牛角、象牙或玉制成,造型也比较简单,很少有纹饰。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的实物可资佐证。至于插发用的梳篦就比较讲究,装饰也比较复杂。通常以金银片为之,也有用铜片制成,上饰精细的纹样。湖南长沙南门纸圆冲唐墓出土的铜梳,就属于这种类型。由于铜片较薄,出土时已成残件,但仍可看清它的基本形制,甚至连梳把上的图案,都清晰可辨。与此类似的梳子,还见于江苏扬州唐墓的实物。该梳以金片制成,梳把中央透雕双凤,周围还饰有数层花边。

插梳习俗

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如福州北郊宋墓出土的角梳,通体无纹饰,长14.5厘米,高仅7.5厘米,与汉唐时期的梳篦样式成鲜明的对比。用于插发的梳子亦如此,如江西彭泽宋墓出土的一件银梳,长11厘米,呈半圆状,梳背上镂刻有双狮戏球及缠枝花纹,在梳齿的上端,还凿有“江州打作”及“周小四记”的字样,当是作坊及工匠的铭记。宋以前,发篦的齿与梳齿一样,仅得一排。宋以后,出现了两排齿的篦,中间则以横梁贯之。

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尽管明代曾流行过一种较扁的梳子,但很快文被舍弃。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