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孩子过百日的由来和传承及山西民间的庆祝活动

孩子过百日的由来和传承及山西民间的庆祝活动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5-02-04

宝宝过百日的生理含义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新生儿百日中一定要力争母乳喂养,帮助孩子完成更新自我的转换,为孩子打好健康的基础。

百岁礼即“百日礼”。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说:“一百日,曰婴儿百岁。”民俗叫“过百天”,亲友再次聚集。这一天小孩子要穿“百家衣”、“戴百岁锁”(即“长命锁”)。百家衣由五颜六色的各种小布块缀成,状如僧衲。各种布条、布块是由亲朋邻居各家凑成。在许多颜色中以紫色布条最贵重,也最难寻,因为“紫”与“子”同音。一般不愿把“子”送给别家。小孩子穿百家衣一是象征百岁长寿,一是象征先苦后甜。

百天时戴长命锁也有许多讲究,锁由银子制成,两面分别铸上“长命百岁”、“富贵平安”等吉祥语。百岁锁又叫百岁链,意思是把小生命“锁”住了,任何妖魔也抢不走。百岁锁有姥娘、舅家送的或父母购置的,豪门大户百岁锁则更为讲究,有镶金的,有银质镀金的,甚至纯金的。

如果不是姥姥家或自家的百岁锁,那就要凑份子。所谓凑份子,是将白米、茶叶、枣、栗子少许,包在红纸包里,包百包左右,分送至亲朋好友家。他们接受后,再随意在红纸里放上若干钱返还。把凑起来的钱再到金银匠那里铸制“长命锁”。据说这样的锁最吉祥。

长命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认为,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佩长命缕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据《荆楚岁时记》、《风俗通》等书的记载,在汉代,每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媚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臂上,渐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在当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人民渴望平安,所以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缠绕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这种彩色丝绳,就被称之为“长命缕”、也叫“长生缕”、“续命缕”、“延年缕”、“五色缕”、“辟兵增”、“朱索”、“百索”等。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继续存在。不仅流行在民间,还传人宫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戴。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结、彩线结,其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还穿有珍珠等物,在当时沛京等地的街市上还有不少店铺和市贩专门以销售这种饰物为生。到了明代,风俗变迁,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于儿童,并成为一种儿童颈饰。

百家锁多用金银制作,两面镌字,比如一面镌“百家宝锁”,一面镌“长命富贵”等等。幼儿百天,民间风俗给他穿百家衣。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也就成了百家衣。百家衣最重紫色,取其谐音“子”,有对生子之家再生贵子、多子多福的祈祝之意。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