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弘一法师李叔同,临终前4个字,后人看到后纷纷落泪

弘一法师李叔同,临终前4个字,后人看到后纷纷落泪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4-04-14
弘一法师李叔同,临终前4个字,后人看到后纷纷落泪

为何说读懂了李叔同,你也就读懂了命运?

李叔同,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似乎被命运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他身上闪耀着多重光芒:富二代的尊贵,艺术天才的灵动,以及被误解为的绝情。然而,真正的他远比这些标签更加丰富多彩。

他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在文化的天空中熠熠生辉。鲁迅、张爱玲、林语堂,这些文化巨匠都对他情有独钟,将他的才华比作天外来物。林语堂先生更是盛赞他是独一无二的天才,仿佛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不朽的传奇。

鲁迅先生曾因得到一幅李叔同的书法作品而欣喜若狂,自称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那幅作品的艺术价值,更是因为李叔同这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人格魅力。

李叔同的一生,仿佛是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曲。他的前半生,如同烈火烹油般热烈奔放,充满了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他的才华横溢,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文学,都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造诣。

然而,他的后半生却如同秋水长天般清冷孤寂。或许是因为经历过太多的繁华与沧桑,他开始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放下了世俗的羁绊,投身于宗教事业,用余生去追寻心灵的净土。

1880年,天津的繁华之中,李叔同降生于巨富之家。他的父亲李世珍,与李鸿章共赴科举,同登进士之榜,官至吏部主事,风光无限。然而,为了家族的传承与繁荣,他选择了辞官归家,成为天津的首富。因此,李叔同自小便沐浴在家族的荣华富贵之中,仿佛手握金汤匙,享受着与生俱来的富二代光环。

尽管李叔同是李世珍六十六岁高龄时才迎来的嫡子,但李家的财富与地位,让他这个庶出之子并未受到任何影响。自幼,他便沉浸在书香的熏陶之中,八岁时已能流利背诵四书五经,十三岁时的书法便已在天津小有名气。他的早熟与聪慧,使得他在十五岁那年便能慨叹:“人生有死兮,山水富贵终如草上霜。”

而李叔同的英俊潇洒,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他的风流倜傥,使得无数少女为之倾倒,将他奉为心目中的男神。初次相见,大他十岁的玉真公主便对他心生敬意,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而李叔同,则以其翩翩公子的风采,四处留情,成为众多女性心中的梦中情人。

在家中,他已有贤良淑德的发妻相伴;在外,他与戏子杨翠喜、名妓卞萍乡的关系亦是火热异常。当他赴日留学时,更是与一位日本模特爱得如火如荼,后来还将这位日本模特带回中国,与她结为夫妻。

李叔同是一位风华绝代的才子,智商卓越,家世显赫。十八岁那年,他便以家中筹备的三十万聘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架精美的三角钢琴,踏上了自学音乐的道路。他的天赋与努力,使得他在音乐领域独步一时,甚至超越了那些专业的音乐家。

李叔同也是中国音乐教育的拓荒者,他开创性地引入了西方乐理,让国人领略到了音乐的全新魅力。他更是将西洋音乐之王—钢琴带入中国,让这种高雅的乐器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此外,他还是首位运用五线谱作曲的先驱,为中国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李叔同还亲手创办了中国首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为中国的音乐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他填词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更是成为了经典之作。这首词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当李叔同三十四岁那年,一个寒冷的冬夜,他的挚友徐焕元突然敲响了他的家门。徐焕元焦急地告诉李叔同,他家道中落,无法支撑下去了,他即将离开这片土地,希望日后能有缘再见。李叔同心中五味杂陈,他急忙跑到院门口,却只见雪地上留下两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徐焕元的身影已消失在茫茫雪夜之中。那一刻,李叔同仿佛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幻灭,他明白,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

他返回房间,内心涌动,笔尖跳跃,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之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是他灵魂的倾诉,是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李叔同不仅热爱诗词,还对话剧情有独钟。他沉醉于舞台的魔力,玩着玩着,竟成了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勇敢地创办了中国首个话剧社—春柳社,引领着话剧艺术的风潮。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亲自男扮女装,反串花旦,那女角之精湛,堪称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然而,李叔同的艺术成就并不仅限于话剧。他的书画造诣更是登峰造极。他是中国油画的鼻祖,开创了中国油画的新纪元;同时,他也是中国漫画的第一人,用幽默和讽刺的笔触揭示社会的百态。冯子桐的绘画老师,他的艺术眼光独到,敢于创新。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还是首位在课堂绘画教学中使用裸体模特的人,这种开放和开拓的精神,在一百多年前无疑需要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李叔同的书法堪称独步天下,他的字迹中蕴含着儒家的谦和厚重、道家的自然洒脱以及史家的沉静深邃,简约而不简单,既有古朴之风,又不失风骨之韵。鲁迅先生曾从其友人处得获一幅李叔同的字帖,他欣喜若狂地赞叹道:“真乃绝妙之作,浑然天成,无与伦比。”

李叔同的人生仿佛一部传奇,他天生丽质,才华横溢,既拥有世俗眼中的一切荣华富贵,又具备非凡的艺术天赋,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汇聚于他一身。然而,就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他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抉择。三十九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将所有财富赠予朋友,孤身一人前往杭州的虎跑寺,踏上了遁入空门的修行之路。

这一举动震惊了世人,也让他的日本妻子倍感震惊。她从上海匆匆赶来杭州,希望能够劝说丈夫回心转意。然而,李叔同的心意已决,他甚至连寺院的门都没有让妻儿踏入。在寺外,他的妻子泪眼婆娑地质问他:“请你告诉我,什么是爱?”

过了许久,寺内传出一句淡然而坚定的回答:“爱是慈悲。”这句话让他的妻子瞬间泪流满面,她继续追问:“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然而,寺内再也没有任何回应。

李叔同的选择,或许让世人难以理解,但他对爱的诠释却让人深思。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慈悲。他的爱不仅限于个人情感,更是对世间万物的悲悯与关怀。他用一生的修行去践行这一理念,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智者。

世人对李叔同在不惑之年选择遁入空门的决定感到匪夷所思。但让我们暂且抛开世俗的眼光,因为在这纷扰的世界中,本就难以两全其美,既要红尘的繁华,又要心灵的净土。于是,那个风华绝代的翩翩公子李叔同,悄然走进了时光的河流,化身为身披袈裟、脚踏芒鞋的弘一法师。

丰子恺曾以一幅生动的画卷描绘过他的恩师李叔同。他说,人生犹如一座三层楼。

第一层是物质的繁华,关乎我们的衣食住行,这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所在。

第二层,那是精神的家园,充满了文学艺术的气息,只有少数的文人墨客、艺术家们能够抵达。

而最高处的第三层,那是一个纯净的灵魂世界,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追问,李叔同、弘一法师,他们便是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细想之下,我们的人生不正是一场不断攀登、不断超越自我的旅程吗?我们的脚步能走多远,我们的心境能有多宽广,这都决定着我们最终能够抵达哪一层的境界。人生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阶段的不同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是对生命的一次独特诠释。

1942年的李叔同,这位享年六十二岁的文化巨匠,静静地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的一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在临终之际,他特意嘱咐弟子,在火化他的骨灰盆的架子四个角旁各放一盆清水。这并非随意之举,而是他对生命的最后一份慈悲,一份对微小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只因为他不愿让路过的虫子在火焰中被烫伤甚至失去生命,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无疑展现了他深沉的内心世界。

李叔同的离世,让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却是一幅墨宝,仅仅四个字:“悲欣交集”。这四个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人生的智慧与哲理。它们精妙地诠释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让人们在悲痛之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美好。后人看到这四个字,纷纷落泪。

“悲”,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是对人生苦短的哀悼。

“欣”,却是对生命美好的赞美,是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悲与欣,如同阴阳两极,相互交织,构成了人生的丰富多彩。李叔同用这四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人生画卷,让我们在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中,不断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