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盘锦的虎文化

盘锦的虎文化

作者:佟伟来源:网络2015-03-08

老虎是民间故事中的“仗义”代名词。过去,盘锦人在农闲、猫冬季节或夜晚,常爱围在一起讲故事。其中就有不少关于老虎的故事,来打发那漫长的长夜、寂廖的光阴。故事中的老虎多是忠诚、仗义的形象。如在盘山县一带曾流传《虎大哥》的故事。讲的是一只老虎被救后,知恩图报,帮救他的小伙子娶妻生子。在大洼县曾流传《虎撞坟》的故事,说一个叫李成的穷青年有天救了只受伤的老虎。老虎伤好后知道感恩,经常把猎物送给他家。两人还结为生死兄弟。当李成被盗贼杀害后,也是老虎帮他报了仇。但老虎为此悲痛欲绝,最后也撞在李成的棺材上死了。李成家人为纪念老虎,把他们安葬在一起。立的石碑刻的就是“虎撞坟”。

老虎曾是土著民族的图腾。盘锦的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是盘锦五大主体少数民族之一(另外两个民族是朝鲜族和回族)。也都是东北土著民族,历史上都信萨满教。信萨满教的民族都跳萨满舞,舞蹈的原意是“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是图腾崇拜式的原始舞蹈。舞蹈的目的是求神佑护、驱鬼避邪、免除灾难,让老百姓幸福安康。表现出的主体是人类挑战自然灾害、疾病、恶势力,并与其做斗争的英雄气慨。表演时手要持手鼓或单鼓,在击鼓、摆铃声中,唱着各种“神词”,做着各种鸟兽的动作,如请“虎神”要拟虎扑抓。另外,跳舞时穿的“神裙”有些也绣有虎图案。萨满舞在清代和解放前对盘锦人的生活有所影响。在这段时间,它从最先求神祈福的民族宗教活动,演变成了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那诙谐有趣的舞姿同辽宁二人转、皮影戏、大鼓书、民歌小调一样有生命力。

历史文章中的虎文化元素。这类文章并不多,但有的却有代表性。如清末举人,一代文伯李龙石的散文《湫龙槛虎答慰》(《李龙集》第四卷)自序中曾写道——猛虎在山,百兽震恐,及在陷阱,豺狼侮之,鹿豕狎之矣……这段的意思正应合了“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俗语。“湫龙槛虎”就是暗寓自己蒙冤受难时,志不能伸,才不被用,空有报国心的郁闷之情。但李龙石也做过间接影响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大事,比如他曾参与为张作霖受抚归降牵线,使其有机会成为后来的“东北王”,也成为一只真正的“东北虎”。

历史戏曲的虎文化元素。这方面与上述不同,这里主要是指恶虎,或把敌人和需要挑战的对象比做虎,借以彰显主人公英勇、智慧的一面。如1931年至1938年出现的盘山县民间文艺团体——双菊班,演出的“二人转”剧目中就有《李存孝打虎》等戏;1960年,盘山县评剧团在演出的剧目中有《降龙伏虎》;1970年至1975年,包括由于泳、童玉云、史建南、胡景芳、雷雨声等省内外知名文艺工作者组成的盘锦地区宣传队(部分成员由省“五七”干校抽调),演出剧目中有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1972年至之后的几年间,盘山县文艺宣传队演出的剧目有器乐合奏——《打虎上山》。

盘锦的虎文化随着时光的流逝,已渐渐模糊起来,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可作为地域文化的一支,它却永远值得挖掘、研究、传扬,并可以成为建设盘锦,开创美好未来的支点!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