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艺术 > 牛雪樵德政坊

牛雪樵德政坊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1-20

署彰明两年仁政赢得百姓赞誉

清朝道光27年(1847年),牛树梅奉旨署彰明县令,以高级别的按察使品级兼任县令。从到任至次年冬月离任,牛树梅在彰明呆了不到两年。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牛树梅不但复制了在隆昌任上的许多功绩,还有所创新。

大的不说,就说细节吧。当年他是因为天旱前去彰明救灾的,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他在任上连官轿和马也不用了,每天带着随从,徒步下乡,与民同苦。随从的工资全部由他津贴上出,把节约的钱用来救济穷人。他每天都是粗茶淡饭,十天半月难得吃一次肉。有的乡绅看见他太苦了,要邀请他赴宴席,他反而劝别人把办宴席的钱拿出来救济乡邻。名符其实地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牛树梅离任之时,彰明全县父老乡亲扶老携幼,倾城而出,“担搕祖饯,道路充塞。”在牛树梅离开以后,彰明的乡绅除了为他修“生祠”以外,还在青莲立坊“以誌遗爱”。

这座矗立于青莲场口的牛树梅德政坊,修建于道光29年(1849年)。与隆昌北关的牛树梅德政坊相比,无论是形制规模上,还是精美程度上,都要好得多。青莲德政坊高12米,下宽9米,三门三层歇山式飞檐组成。第一层石刻内容是八仙献寿,中间坐着一个官员,左右站立五个武士。背面第一层也是献寿图,也是11人,只是武士换成了文人。第二层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两袖清风,骑来斋马留芳躅”,下联是“满腔春意,化去飞鸮作好音”。横批是“终不可喧”。第三层中间是“德政坊”三个大字,左右分别是“善政”和“仁声”。石刻对联的上联是“此胸如霁月”,下联是“有脚佈阳春”。石坊的背后就是青莲古镇,背面第二层正中横匾是“民之父母”。背面第三层正中横匾仍然是“德政坊”三个大字,左右分别是“学道”和“爱人”。也有对联,上联是“一心怜赤子”,下联是“万口颂青天”。背面石柱上还有两幅对联,内容分别是:“心民物心,夏雨春风施百里。志圣贤志,廉泉让水拟双清。”“为吏犹儒,千秋不愧循良目。爱民如子,两载深劳抚宇心。”

他山石廉政教育警醒现代人

这座牛树梅德政坊,不但建筑技术高超,石刻技艺精美,而且所宣扬的古代廉政文化,所记载的清官优秀事迹,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但值得认真研究和保护,在目前反腐倡廉,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更值得我们深思。

为什么一个封建时代的县官,在隆昌和彰明仅仅当了不到四年的父母官,就能够做出那么多的政绩,获得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爱戴,居然建起了“生祠”和两座德政坊,成为世世代代传颂的著名廉吏?而且,在那个时候,牛树梅就能够从四川按察使位置上,毫无怨言地下派当县令,而且干得很好。因此,即使在能上能下,一心为民的做官道德上,也是值得现在的官员学习的。

牛树梅:(1791―1875)字雪樵,号省斋,甘肃通渭人。道光21年进士,授四川彰明知县,通达干练,以不扰为治。决狱明慎,民隐无不达,咸爱戴之。案无留牍,讼无冤狱。学渊邃,工书法。同治元年,四川总督骆秉章复荐之,擢授四川按察使,百姓喜相告曰:“牛青天再至矣!”三年,内召,以老病不出,主成都锦江书院。

牛树梅自幼性聪慧而喜读书。胸含志而多勤奋,作诗为文,语多惊人。为官后,每到一地,他都深入民家、了解疾苦。他作为一代循吏,被清廷屡次考评为“循良第一”,是一个真正视民如父母的“青天”。《清史稿·牛树梅传》称:他为“临民之官,以不扰民为第一要务”,他把恩师祁寯藻给他的“勤听断,少科派”当成为政的座右铭;且“决狱明慎,民隐无不达,咸爱戴之。”(《清史稿 牛树梅传》)他以民为本,实心实政,为民请命,为“当时第一好官”。他从四川彰明县令做起,一直做到州官、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三次从军、三次辞官归隐,最终在同治元年,由北湖巡抚胡林翼、河南巡抚严树森等的极力推荐,四川总督骆秉章及高延祜联署恭请,清政府的严旨催逼下,牛树梅出任四川按察使。骆秉章的奏章称:“该员历任地方,循声卓著,悃福无华,廉静不扰。在官之日,每朴被亲历四乡,咨询民间疾苦,抉求民隐,彰别是非,善良赖其扶持,顽梗渐以格化,风声所树,民俗为厚”。

1936年,当徐海东率领的红军战士经过牛家坡牛青天故里,许多四川、湖南的战士都不进屋而是在屋檐下冒雨过夜,以示对这位满清循吏的尊敬爱戴。

12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