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旧时天津北塘“跑火把”习俗

旧时天津北塘“跑火把”习俗

作者:不祥来源:网络2020-03-21
旧时天津北塘“跑火把”习俗

北塘位于天津市塘沽区东北部,是塘沽区最早的渔民村镇之一。北塘不仅海鲜闻名京津,渔民生活和民俗活动独具特色。古时,北塘养船户在大年三十子夜时分,点着用绳捆好的芦苇把子,由两个人扛着先跑遍各庙、再跑到河沿绕着自家的渔船跑,称为“跑火把”。

是日,每一只船点燃两支火把,成千近万的火把一齐出动,把渔乡的除夕夜照得如同白昼。在铜锣开道、神旗和纱灯导引下,火把紧随后面。各路火把窜街越巷,此没彼出犹如龙腾蛇舞,热闹非常。届时,各庙大门洞开、明灯高悬,迎接火把。船主们依次在各庙虔诚地进香,然后跑到河沿,绕着自家渔船、边跑边喊“大将军(大桅)八面威风”、“二将军(二桅)开路先锋”、“船头压浪”、“舵后生风”等口号,直至火把燃尽。

近年来,在传统的民俗活动基础上,北塘地区渔民还创造了生动、丰富的“放盒子”、“花棍儿”、“飞镲”、“漂河灯”、 “赛龙舟”等富于海滨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高雅的、具有吸引力的人文景观;并在每年固定的时间举办的各种民俗表演、民俗活动比赛。

从前北塘除夕夜最热闹的时刻是子时,那时北塘几十家养船大户都在院子中放一口盛着桐油的大锅。门前悬灯结彩,本船的驾掌(船长)、老客(随船商人)、拦头(水手长)、伙计(船工)都身着新衣服汇集在那里,按地位列队出发到各庙中去烧香拜佛,前面打着写有自家堂号的大红灯笼和神旗,鸣锣开道,后面有人托放满香烛纸锞、点心水果的茶盘,浩浩荡荡。

在各庙中拜完神仙后,还到自家的船前祭祀。跟着他们同行的是火把,这火把用上好的芦苇扎成,有三四丈长,五六寸粗,火把的数目是根据自家船只的多少来确定的,一艘船点燃两支火把,火把数恰是船只数的两倍,由两三个身强力壮的伙计扛着,在船东家中的大锅内蘸上桐油,点燃后烈火熊熊。而后再跑到河沿,绕着自家的渔船跑。这就是跑火把。谁跑得最快,跑的路最远,谁就最吉祥。因为这火把燃烧时间有限,又要途经多个地方,因此就得人扛着快跑。

“火把”与“火暴”谐音,因此民间就叫“跑火暴”。锣声咣咣声中,烈火熊熊的火把在北塘大街小巷川流不息,恰似条条火龙翻腾,非常壮观,吸引着全庄老少观看。

在庙门口或街巷火把川流不息,每每相会,为避免两火把相撞,一方扛火把的人向外侧高高抛起,后面的人纵身翻越火把,另一方就势也抛起火把,双双对跳,火龙般飞舞,火把和扛火把的人优美舞姿博得一片喝彩。但这毕竟是玩火,火星四溅时,难免有人烫着,可烫着的人认为可以烧掉晦气,满心欢喜。还有的人时运不佳,故意撞向火把,烧晦气以求转运。

火把在河边自家的船前燃尽时,人们便开始了船的祭祀活动。船上插着神旗,贴着春联,船头摆上供品,大家边磕头边喊“船头压浪”、“舵后生风”、“一网两船”等吉祥口号,祈求神灵保佑来年丰收平安。时近子夜才回到船东家吃年夜饭。余兴未尽的孩子们也赶到船东家去“起驳”。

“起驳”的意思是说,经过这番忙碌,船主家已经鱼虾满舱,装不了了,需要别人取点儿走,以显示船家的富有。船主家则高兴地将点心、花生、栗子、柿饼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兜着果品,喊着“一网打金,二网打银,三网打个聚宝盆”之类的吉利话,喜气洋洋地离去。

也有吝啬的船东不但不给糖果,反而大声驱赶孩子们,孩子们就在门前大唱:“一网打金,二网打银,三网打个———大死人。”故意在喜庆之际给他们添点烦恼。

跑火把的来历,据说源自一个传说:

大海中有个海怪,经常翻起浪头打翻船只,一年鱼汛之际海怪兴风作浪,渔船无法出海。渔民们祈求上天,忽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条火龙从天而降,打死了海怪。渔民们为感谢上天,就舞动长长的火把模仿火龙,希望它永远保佑渔民,渐渐地形成了这一北塘特有的年俗活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渔业年年丰收,北塘有几百条大船,跑火把最为盛行。到日本占领时期,船的数量大减,仅有几家跑火把。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跑火把就绝迹了。现在只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才见过跑火把的盛况。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