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甘肃平凉生产习俗

甘肃平凉生产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04-09

祭虫

春夏时节,雨水稀少,气候干燥,土地干涸,易生病虫害。于是在农历四月初十前后,一些村子便邀请法师,到当地的山神庙作法事:念咒语、祭虫、祭打雨炮(俗称“将军”)、给炮挂红。然后,用彩纸剪成数十面三角形小旗(长约38厘米),上写“祭虫”二字,分给各家各户插在自家田地里,驱赶虫害。

在静宁县李店镇,还有一种名叫“打醮”的祭虫活动,一般在五月初五端阳节这天举行。届时,要请8-13名法师设坛做法事:先由法师唱着法歌由近及远请各方诸神,讲述本地方神的一生经历,然后将萝卜做成的羊油灯放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弹、跳、说、唱、“滚灯”,由二法师驱瘟禳邪,最后炸山堵白雨(冰雹),祭虫、回神。所用祭品除香表外,还有鸡、羊、五谷杂粮及各种“献品”。年景好的时候,打醮时还会请剧团唱戏助兴,四邻八方的百姓们走到一起,拉家常、谈农事、走亲访友,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祭虫这一民俗从古代开始,一直沿袭至今。

锣鼓噪

这是流行于灵台县龙门、新集一带的农耕习俗。当地山大沟深,草木繁茂,地广人稀,常有蛇、兽出没。每到锄草保禾时节,便相互帮忙,汇集十数人或数十人一起劳作。这时,就会有几人挎鼓携锣,一边敲击一边唱(念)着“监工”,谁偷懒或不小心毁了苗,“监工”就顺口编几句调侃、讽喻的词奚落一顿;谁卖力气、活干得好,“监工”也会褒奖几句,不但消除了大家的疲劳,鼓舞了大家的劳动热情,而且可以驱赶蛇、兽,避免了对人身的伤害。这种别具一格的生产习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现已渐渐消失了。

开镰

即收割。麦子、秋粮成熟后开始收割这天,家庭主妇要做一顿好饭,先舀一勺盛在碗里,摆双筷子“献天”,邀天地共享丰年,然后让下地干活的人,好好吃一顿,以酬他们的辛劳。下地的人每天收工时,要把未用完的饮水和磨镰水倒在地里,不能带回家来,据说不这样做割麦天会遭白雨(暴雨)。

老百姓把收割称作“龙口夺食”。“麦黄糜黄,秀女下床”,届时连平日很少出门的秀女也得换上旧衣、戴上草帽、提起木镰参与抢收:一人拢上四五行,将麦子割倒后,拧一草腰,把麦子放在上面,继续往前割,等后面的人割过来时,也把他割的麦子放在这一草腰上,捆成一个“麦件”……。下午收工时,把一个个麦件人背、车拉、牲畜驮地运到场里,准备晾晒打碾。

甘肃平凉生产习俗

打碾

也叫碾场。运回场里的麦件经过晾晒后,择一晴天将其打开铺在场里,用连枷敲打,或用牲口拉着碌碡碾压。打碾一遍,用木杈翻过后再打碾,如此反复,直到麦粒全部从麦秆上脱落下来,再挑去麦草,把麦粒麦衣堆成一堆,用木锨一锨一锨扬起,借风力吹去麦衣,将留下的麦粒晾晒几天后就可以装袋入仓了。

打碾过程中,虽无大的力气活,却有相当的技术要求,如:翻场要铺平铺匀;挑麦草要边挑边敨,不能把麦粒带到草里;扬场要撒开撒匀,会使“左右锨”,否则麦衣就不能顺风而去……这些技术不经几年磨练是掌握不了的。

碾场前先要看天气,只有在天气晴朗时才可以进行。一般情况下,老农们会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视日月星辰的变化和鸟兽鱼虫的行动,预测天气,决定行止,如:“星星明,天气晴”,可放心打碾;“星眨眼,雨不远”,需谨慎行事;“烟筒不出烟,必定是雨天”,则打碾不宜……。阴雨天不能打碾时,先将麦件摞成麦垛,待后再碾。这也是个技术活,摞好了,雨水会顺着麦秆流走而不湿麦穗;摞不好,则雨水会灌入垛中,麦穗尽湿,发热发霉造成损失。

打碾也有禁忌:忌在碌碡上骑坐,特别是女子,据说骑了碌碡会下暴雨,会“塌场”;装麦子时,要从口袋的一面灌,不能从几面灌,否则会越灌越少。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