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福建莆田民间社戏习俗

福建莆田民间社戏习俗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20-03-14
福建莆田民间社戏习俗

莆田是闻名海内外的戏曲之乡,当地人民群众对古老的剧种莆仙戏情有独钟,数百年来形成了莆仙民间许多独特的戏俗。

所谓戏俗,就是民间演戏规俗和观戏风俗。其俗繁文缛节,非常复杂,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极具莆仙地方特色。如演出规俗有落棚礼、彩棚、净棚咒、弄八仙、跳加冠、弄五福、招财进宝与寒山拾得、状元游街、田相公踏棚等十多种;而观戏风俗也有大年三十看《 戏》、请戏 、文武棚、棚前约会、戏前杂食等多种。其中较为独特的有以下几种戏俗。

演出习俗有落棚礼、彩棚、弄八仙、跳加冠、状元游街等习俗。

落棚礼

旧时在莆仙,凡新组织的戏班,在雇买童伶、招聘后台吹鼓手后,就择个吉日,举行落棚礼。这一天的深更半夜,全体童伶一律穿上洋布或广东玉长衫,由扮丑、末的提灯前导,扮生、旦的敲着大锣,扮净脚的捧着田公元帅的神龛,到达指定地点请香火。香火请回后,净脚马上扮作开路将军形象,大放烟雾,散发纸钱,在台上彩棚。彩棚后由扮生、旦的上台,一进一出,各唱一段莆仙戏曲牌《锦庭芳》,然后对坐谈心,亲切会晤,以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彼此感情,互道吉祥如意。

彩棚

旧时,莆仙戏演出无论日场夜场,都是四出戏,即三个折子戏,一个戏本,俗称一场三折。戏开始时,必先演彩棚,由鼓手击鼓三通,吹唢呐“知达”二下,司砂锣的“扁扁”敲二下,名曰报鼓,作为预备演出的通知。当戏班一切准备好了,接着就放鞭炮,锣鼓三通,俗称“三锣鼓”。在三锣鼓中结合吹唱,唱的曲牌是《思娘家》(亦名扑灯蛾),唱词不用方言,而近官腔。曲词原有九段,一般只唱三段,只有在唱对台戏文武棚时,为了显示本领,才唱完九段。继而后台齐念四句大白:

盛世江南景,春风昼锦堂。

一枝红芍药,开出满堂红。

每念一句,打锣鼓一通;彩棚毕,接着吹打一段没词曲的上下词,曲文只有罗哩连三字反复吹唱。据说这是宋人的遗曲,也有人说这是戏神田公元帅的咒语。唱毕,后台齐喊发彩二字,一个三绺黑须的文老生出场,相传此人物是唐明皇。他对观众拱手作揖,念了四句定场诗:

一篇翰林黄卷,多少礼部文章;

琴弹阳春白雪,引动公侯将相。

念毕下场。旧时莆仙戏班演彩棚,主要是为驱鬼邪、保戏班和乡村平安。

弄八仙

在莆仙,每逢城隍爷诞辰,乡村大都要求戏班在庙里演出弄八仙。表演时八仙先后上场,其次序是李铁拐、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曹国舅、张果老、蓝采和、刘海蟾。在莆仙戏弄八仙中,没有韩湘子,只有刘海蟾,他头戴方巾,腰扎布带,手提用绳子系着的金钱,他就是莆仙民间传说中的刘海吊金蟾。据有关专家考证,宋、元时代,中国道教形成南北两宗。北宗道教以王重阳、钟离权、吕洞宾、王玄甫、刘操(海蟾)为祖师,称为北五祖。而现今普遍流行的八仙人物,是明代初期定型的。莆仙戏《弄八仙》中,以刘海蟾取代韩湘子,这说明莆仙戏《弄八仙》的剧目,是明初以前的南戏遗响。

莆仙戏《弄八仙》,分《弄大八仙》和《弄小八仙》。《弄小八仙》一般是八仙先后出场,每人自我介绍、唱一段曲后即下场。若逢城隍爷和玉皇诞辰的大热闹场面,就要弄大八仙。即除上八仙外,还增加王母娘娘、两侍女、龙王、虾兵、蟹将、龟丞相及水族等。

跳加冠

莆仙戏班在演出大戏前,应乡村百姓的要求,演出一折跳加冠。跳加冠有男女加冠之别,不但用于祝寿、结婚、满月等喜庆演出,而且玉皇大帝、城隍爷、王母、观世音菩萨的生日,亦可演出。据说,莆仙戏演出跳加冠,是唐宫教坊传下来的剧目。

状元游街

这是莆仙民间男女青年结婚时必演的剧目。其剧情主要反映文曲星(状元)投胎民间的故事,也反映乡村民众祈盼早生贵子保平安,长大读书中状元的心理。演出时,出场人物有一个状元、两个军士,上场后唱莆仙戏曲牌《一江风》圆场,然后军士下跪道:“禀状元爷,游街已毕,执事打何处去投胎?”状元答道:“执事打×府(指结婚者姓氏)去投胎。”并念:“一色杏花香千里,状元归去马如飞。”随即飞鞭下场,赴主人的新娘房门,口喊赞语。

这时,洞房门口已有一张方桌横截在那里,先由婆姐妈把孩儿仔(道具)抱给新郎接进去,放在床上;再由状元将朝衣朝冠交给新郎,用一个盘子装好,放在板架顶。最后是土地公喊赞语,全班演员为之逐句喊好。临行之际,张天师持弓向新娘房门虚射三箭,意即除去天魔天狗,让新生的孩子平安长大。

观戏习俗主要有“大年三十暝看《 戏》、请戏 、文武棚、棚前约会、戏前杂食等习俗。

“大年三十暝看《 戏》”。

旧时莆仙民间凡小孩出麻、出瘟(俗称出珠),即患天花、麻疹,父母为了祈求孩子康复,向 府许愿,待孩子病愈后,雇请傀儡班演一场《 戏》,以酬谢 府大神。《 戏》是多场剧目,共有七场戏。主要是说仙姑陈靖姑为民除妖驱魔,救度世人。收伏食童精(虎姨精),保护孩平安成长。其故事生动,剧情曲折,引人入胜。

旧时莆仙民间大年三十暝都要邀请傀儡戏班演出《 戏》。除祈求孩儿健康平安外,还为累累负债的避债人创造看戏的良好环境。在莆仙,负债人可以公开在大年三十暝看《 戏》而不用担心被债主逼债惹麻烦。因为按莆仙民间风俗,在大年三十暝看《 戏》的现场讨债不吉利,会招来横祸的,所以,谁也不敢在这天晚上贸然到戏场去讨债。

请戏 (莆仙方言, 即是饭)

请戏这一风俗在莆田笏石、秀屿、忠门、埭头、平海、东峤、北高、灵川等沿海一带十分盛行。凡那个乡村邀请莆仙戏班到村里演出,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请亲戚朋友到村里看戏,并备办酒宴,盛情款待。充分体现民间崇尚友谊,尊宾好客之风。

文武棚

亦称对台戏。在莆仙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戏班演“对台戏”,百姓爱看“对台戏”的风俗。一个乡村邀请一个戏班进村演出,另一个戏班就提出要同时进村与那个戏班演对台戏,以表示自己的演出水平要高人一筹。

“对台戏”一般在村里的大广场(大都在村小学操场)上展开。两个戏班各占一方展开艺术表演的角逐。村内外的百姓兴高采烈,有选择地观看某一个戏班。角逐的结果,那个戏棚前观众多者为胜。莆仙戏对台戏的盛行,促进了莆仙戏剧团演出艺术的不断提高。

棚前约会

莆仙戏班在各乡村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也为乡村男女青年自由恋爱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邻近的年轻人只有在看戏时汇集在一起,他(她)们名为看戏,实为棚前约会、谈情说爱。所以,莆仙乡村年轻人最爱看戏,其中奥妙就在于此。

戏前杂食

在莆仙戏班演出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小商小贩们在戏棚前叫卖声最红火的场所。戏棚前,甜橄榄、油桃、甘蔗条、炸油条、油饼;煮馄饨、肉丸子、花生、瓜子、糖果等食杂应有尽有,百姓中有的边看戏边吃杂食,津津有味。莆仙戏前杂食,推动了文化经济的繁荣。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