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习俗 > 江苏兴化民俗:都天庙会

江苏兴化民俗:都天庙会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8-10-19

一是“约驾”。五月十六日举办都天会,前一天晚上,即五月十五日晚上,兴化城主要商行店铺的大老板、十班大会(即同业公所)负责人以及地方上有名望的绅士、名流等,一个个身穿礼服盛装前往都天庙去举行隆重而庄重的“约驾”仪式。届时,庙里道士列队迎候贵宾光临。“都天大帝”神像前三牲供奉,香烟缭绕、爆竹声声、烛光冲天、钟鼓齐鸣、颂经一片。一些前来“约驾”的老板穿上判官袍服,戴上判官面具,双手执笏,跪拜“都天大帝”,并祈祷明日午时请驾出巡,保一方平安富贵。

二是“朝庙”。五月十六日临近中午,各行业出会人员根据分工,化妆后备好各种道具,其他与会人员穿上各俱特色的服装。有的穿隐黄色夏布大袜头上衣,白府绸裤子,有的穿竹布大褂子,有的穿横罗麻纱,一个个头戴斗蓬,列队到都天庙广场庭院集中举行“朝庙”仪式。会董及各会负责人、装扮判官的人,都在“都天大帝”神像前上香、焚黄元、三跪九拜。届时又是一阵鼓乐齐鸣、鞭炮声声。

三是神像入座仪式。“都天大帝”所坐的出巡神轿,为用红木精雕细刻、四柱盘龙、轿顶用琉璃制成,上置“五岳朝天”琉璃灯,轿盖四周围有绣着龙凤图案的绸缎短幔,轿底盘上安放一把龙凤太师椅,椅前书卷式长条供桌上置放黄布包裹的一方大印及香炉、烛台、茶碗、风灯、文房四宝等物。神轿前后左右一门三窗均为敞开式,供游人瞻仰“都天大帝”宝像尊容。待十班大会相继“朝庙”过后,神像入座仪式也就按道教有关规程举行,丝毫不能差错。神像入座后,神轿左右两边,插上用黄布包裹的轿杠,同时在前后两边系好四副抬杠,八名差役打扮的轿夫和八名换杠轿夫,列队于神轿两侧,待命抬驾出巡。在此之前,还举行“马弁”穿锥仪式。

四是出会。“都天会”出会时间一般定在午时,即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如遇大雨,则顺延。队伍出发前,大会总指挥发出指令,一皂衣马夹差役打扮、手执京锣的汉子,快步沿出会路线“清街”。他边走边敲锣,告示夹道观会人等让开道路,退居两旁、迎接仪仗到来。随后,由四面直径约为120厘米的头锣开道。四面头锣排成两行,每锣由一清代士卒打扮的壮汉挑着。杠前为锣,杠后为黄布袋(内装石砂,为平衡用)。走在队伍左侧的敲锣人用右肩挑着,锣脐朝外,左手执锣梆。走在队伍右侧的敲锣人,用左肩挑着,锣脐朝外,右手执锣梆。

“都天会”为13梆锣(“龙王会”也为13梆锣,而“城隍会”为11梆锣,亦说9梆锣,原因是“都天”和“龙王”皆为王位,“城隍”亦侯位)。四面头锣同时按13梆一个节奏敲响,其音苍劲、粗犷、雄浑、悠长,哐哐之声给人以无比的震撼,方圆一、二里之外的深街背巷皆能入耳。头锣身后是四人(另有四人随队而行,准备换杠)抬着一座用高级木料精制而成的高六尺、分上下两层、重檐亭阁式“香亭”。亭内置双耳铜质大香炉一尊,内焚香气浓郁的大香。“香亭”过处,观会人等纷纷向亭内投掷铜元、铜钱等香火钱。接着为五把黄缎大伞。用黄缎围就的伞盖周围两至三道圆形伞幔上,分层次密密麻麻地用毛笔正楷写满成千上万与会人员,以及对迎会作出贡献人员的姓名,故名曰“万名伞”。

“万名伞”后是由两名壮汉名挑着一副木质花篮状的“茶担子”。“茶担”上摆着古式有盖茶碗、插花瓷瓶等物。其后伴随一支有二胡、笛、笙等乐器组成的乐队缓缓前行。“茶担”过后,四人各执一面小京锣边走边敲。四名身着不同色彩绸衣绸裤、头扎红绸竖式辫子的童男子(十七、八岁的未婚男青年),每人一手提着一尊烧大香的小铜香炉,一手执小芭蕉扇不停地朝小香炉里煽风。两尊香炉后边是两少年各抱一只盛满大香的木质香筒,随时随地准备为香亭和香炉供香。接着是红、绿、黄各两面长条形旗帜,六面旗帜分三排对称行走。三色旗后为八名大小“判官”组成的方阵。双手执笏的两个小判在前,一手提斗笔、一手握“生死簿”的大判在后。每个判官戴着不同颜色、不同胡须的面具,如青紫色、大红色、深红色、绿色、墨绿色、粉红色、白色、金色等。所有判官一律身穿大红、后背带兜、腰束玄色宽带,脚登皂靴。判官过处,若有观会人员或店铺燃放一串小鞭,判官们便边走边表演“背剑”、“托魁”、“开门”等舞蹈,以示谢意。判官方阵后为一队看了使人毛骨悚然的“丫叉小鬼”……再后面的是一副“锣鼓担子”。

“锣鼓担子”是兴化城庙会中特有的民间文艺形式。它用粗细不等的竹子扎成,外形酷似一顶长方形硕大花轿。轿顶和檐四周均用彩色绸缎围就,四根柱子构成一方空间,挑担人站在其内,肩担一支长一丈有余的扁担,扁担两头伸出担外二尺多长。扁担前边伸出部分上挂一面京锣,担右置放一只堂鼓,担后置一板鼓。敲板鼓者一手执板鼓键,一手执响板。担左右两侧各为两把“二胡”、两支“竹笛”、一“琵琶”、一“三弦”、一“小堂锣”、一“扯钵”。“锣鼓担子”连同十一、二人组成的乐队连成一体,边行、边轮番演奏“苏武牧羊”、“梅花三弄”、“行街”、“八段锦”、“满江红”、“卖油郎”、“孟姜女”等几十首民间乐曲。锣鼓配丝竹,既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又婉转悠扬悦耳动听。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1号